近年来,牟平区宁海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致力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努力为居民创造和谐、美好生活环境,为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宝贵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睦邻”组织
强化横向协同。做实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办”机制,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街道和社区全年共召开56次物业联席会,各方围绕“物业服务提质”“问题协调化解”等80余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社区从昔日的管理对象,逐步演变为服务居民的“贴心人”,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受益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强化纵向贯通。依托“社区党委书记+‘两委’成员+网格长+网格员”纵向到底四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组建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的“1+2+N”多网融合服务队,以社工和网格员作为两大核心力量,整合共建单位、志愿者服务队、社会组织等N支队伍,夯实联动治理体系;制作“精细化网格联系图”,明确各网格区域、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进一步细化网格管理,形成多网融合工作合力;积极推进“党建+网格”工作模式,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一个角落,实现党组织对网格全覆盖,努力做到“精细化管理、贴心式服务”。
强化全域联动。推动“双报到”单位以及“两新”组织,结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专业优势,选派6名优秀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每月主动深入企业不少于1次,积极引导16个“两新”组织、43个“双报到”单位和3家物业联盟参与社区治理,签订《“红色合伙人”共建协议书》167份。示范带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和文明创建等工作,让“两新”组织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推动党建引领新业态融入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坚持多方参与,凝聚“睦邻”力量
培育“全科社工”。在各社区开展“全岗通”培训,实现社工“全岗通”考试通过率达到95%以上。对13个社区265名社工进行信息核对、信息更新,为“全科社工”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起草印发《宁海街道社工培训方案》,去年累计开展社工培训活动12次,全面提升社工为民服务意识与能力。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遵循“党建+志愿服务”服务理念,构建高效志愿服务体系。创新性地实施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以实现对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此外,挖掘“社区达人”131名,推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开展政策宣讲、提供信息咨询、开展爱心义剪等超过150次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治理温暖纽带。
激活社会力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暖心驿站”服务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热饭、充电休息、应急药品等21项“一站式”暖心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选聘70名新就业群体成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利用“随手拍”“随手带”等方式动态反馈辖区内电线脱落、楼道乱堆乱放、环境卫生等问题500余条,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治理服务的“新引擎”。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睦邻”服务
建设睦邻中心。积极推动民生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例如,西郊路社区“红色小戏台”作为文化活动平台和党建宣传阵地,社区居民自创节目传递党的政策和社区治理理念,极大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该社区累计开展文化活动100余次,成功举办大型文艺晚会4场,累计超过2000人次参与,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开展睦邻协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定期组织社工、网格员深入社区,全面排查各类纠纷隐患,及时掌握居民诉求。打造“YI家帮帮团”“邻里互帮团”等调解团体,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将“社区事”转化为“家务事”,真正激活居民自治活力,推动问题在居民内部妥善化解。调解团体全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14起,成功协商化解114起,化解率达到100%。
营造睦邻氛围。在“+拾光”生活坊、“馨生活·牟邻集市”等服务项目基础上,各社区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推出一系列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优质服务。2024年,共举办“牟邻集市”49场,用活党组织“搭台”、各方力量“摆摊”、居民“赶集”形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按照“5+N”模式,打造政策宣传、文化体验等5大固定摊位,解锁“书记面对面”“物业服务小管家”等N个特色服务场景,真正把服务下沉到社区,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