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2024年,榆林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强服务、惠民生”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01

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挂牌运营以来,采用“4+2+N”同质化发展模式,引入新技术、新项目与新设备,四级手术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4% ,微创手术人次增长51%。同时,依托人才培训基地组织310名学员“沉浸式”学习,举办多场次、高水平学术交流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02

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

推进府谷、米脂等7个县级医院开展创伤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五大中心”全覆盖。依托市级医疗机构优势学科,新成立19个质控中心,新增12个省级重点专科。榆林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顺利搬迁,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创历史新高。榆林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完工,5个市县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或投入使用,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各级医疗机构环境全面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3

基层服务焕发新活力

借助中省优质医疗资源,181名专家来榆开展巡回医疗与对口帮扶。指导9个医疗机构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5个县市区建成医共体影像中心和远程心电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质进展。234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15个达到推荐标准,198个达到基本标准。同时还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对乡村医生全员全科进行培训。

04

惠民实事取得新进展

榆林积极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出台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持续推进适龄女学生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成效显著,新增托位4859个。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取消陪护椅收费制度等20多项惠民举措。持续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先后成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过敏性鼻炎分析研究中心,全市过敏性哮喘门诊人次较2023年同比下降22.8%,重症住院人次同比下降18.8%。

05

疾病防控收到新成效

市县两级疾控体系改革全面完成,202名疾控监督员进驻330个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28所医疗机构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持续推进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出台艾滋病“一对一”关爱工作规范,实行传染病疫情分析研判制度,举办陕北片区人间鼠疫疫情应急演练。

06

行业面貌发生新变化

扎实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制定1500余项制度,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路生梅同志荣获“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主管护士王慧慧同志成功入选“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路生梅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医务人员为民服务意识。

记者 任惠 延丹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强小强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