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我们常忙于奔波,却忽略了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你知道吗?某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可能让你离抑郁越来越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容易让人抑郁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呢?
01
久坐不动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
可现实是,久坐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人在办公室的活动是坐在椅子上靠滚轮的滚动来实现的。回到家则喜欢瘫坐在沙发上,一窝就是好几个小时(有这个习惯的朋友们请在评论区扣1,小编先默默扣个1)。
我们都知道久坐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不仅如此,久坐还会提高患抑郁的风险。
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久坐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通俗的说,每日坐着的时间越长,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也就越高。
另外,发表在Lancet Psychiatry上的研究表明,久坐会增加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在12岁、14岁和16岁时,如果每天多坐60分钟,到18岁时,抑郁症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1.1%、8%和10.7%。
看到这里,不知窝在沙发上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是否准备起身运动了呢?
适量运动是拯救每天久坐的有效方法之一。有证据证明,仅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改善抑郁情绪状态和快感缺失。
02
晚饭吃的太晚
长期晚饭吃的太晚,不仅会增加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发病风险,还会让人容易抑郁。
究其原因是,晚饭吃的太晚,会使夜间的皮质醇升高。
皮质醇又名「压力激素」,可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稳定,并对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都有非常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质醇变化是有节律的,一般早晨(约6-8点)皮质醇水平最高,凌晨(约0-2点)最低。
但某些习惯(如晚饭吃的太晚、睡眠不足8小时等)会打破规律,使皮质醇水平在本该下降的时候升高,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另有研究发现,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至少一半的病人全天皮质醇维持在高水平。
你的晚饭一般在几点吃呢?
正常情况下,晚饭最好在睡前3-4个小时吃完。
03
通勤时间过长
身为打工族的我们,「早晚高峰」是每个工作日都不可避免的「磨难」。
有些人因为工作单位与住处距离太远,不得不早出晚归,上班通勤时间过长。
然而,发表在Journal of Transport & Health上的研究表明,单程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患抑郁症的风险则会增加33%,并且通勤时间每多出10分钟,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就会升高0.5%。
可见,长时间通勤不仅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而且通勤时间过长,更容易患抑郁症。
屏幕前的你住在哪个城市?你的上班通勤时间需要多久?你又能接受多长的通勤时间呢?欢迎留言~
04
吃过多的甜食
你是不是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选择喝杯甜饮料或吃块蛋糕呢?
事实上,甜食虽然能让我们产生短暂快感,但如果它们频繁出现在你的食谱中,那你可能会出现持续的疲劳感,心情会更加抑郁。
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的一项跟踪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吃甜食(如蛋糕、曲奇饼干、巧克力、冰淇淋等)较多的人,抑郁风险上升。与吃甜食最少的一组相比,吃甜食最多的一组抑郁风险增加1.78倍,且二者关系十分显著。
另外,研究发现每天喝太多甜饮料的人,患抑郁风险会相应上升。除了甜食外,高盐、油炸等食物也会加重抑郁症状。
所以,是时候考虑除甜食外的其他解压方式了。
05
熬夜
玩完这局游戏再睡,结果玩了一局又一局,抬头一看已是凌晨2点;
今晚不能熬夜了,看完这集就洗洗睡,结果看了一集又一集;
你是不是这样呢?晚上不想睡,白天没精神。
事实上,熬夜不但伤身,同时也影响心理健康。
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超11万名大学生睡眠,结果发现,大学生缺觉一晚,导致孤独感出现几率提高19%,情绪低落几率提高21%,自杀念头出现几率提高28%。
一项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长期不规律睡眠、晚上熬夜、晚上睡眠时间较少,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
由此可见,「夜猫子」更容易抑郁。
无论熬夜玩哪种电子设备,其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干扰与睡眠相关的激素(如褪黑素)的分泌,会导致睡眠昼夜节律紊乱,会使人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延迟、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
而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更会诱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另外,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抑郁的发病机制。
看到这,有熬夜习惯的你是不是在内心又悄悄地立了个flag(明晚一定要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