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陕西帝王陵真是多,但是洛阳的坟墓也不少,而且从帝王到老百姓的都有,从两周两汉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乃至民国。

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可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干出来的。

读读王建的诗。


北邙行

唐 王建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从王建的诗中可以看到:在唐朝的时候,北邙山就已经是寸土寸金,属于阴宅中最火爆的地段。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邙山上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不仅有六个朝代24个皇帝长眠于此,更多的达官显贵地方乡绅也往这里凑。

原因无他,风水好呗。


北邙山

唐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为黄土丘陵地,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度100多公里。

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东汉光武帝刘秀、西晋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曹魏的曹丕、曹睿、蜀汉刘禅、南唐后主李煜等等帝王,都埋在这里。

历史上知名人物更多,比如说 吕不韦、班超、孟郊、狄仁杰、石守信等等王公大臣、诗人、学者也埋在了这里。


北邙山

唐 罗隐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陶渊明诗云:“一旦百岁后,相与归北邙。”白居易诗云:“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高歌。”金代元好问《北邙》曰:“驱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千年富贵人,零落此山隅。”

说是韩国的首尔城也有座邙山,很多人死后埋在那里。有资料说唐洛阳太学3万人,其中韩国留学生约占十分之一,客死异乡的200多人被合葬在邙山,称作“韩园”。

这次我去了洛阳的古墓博物馆,感触还是很深的。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