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赏蛇诗,一提到“蛇”,带给人很不好的感觉,但它出现在诗中并不瘆人,反而富有诗意,不信?读读下面这8首最精彩的“蛇之诗”便知。

1首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出自东汉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蛇”是一种能腾云驾雾的蛇,作者认为虽然它能乘雾飞行,但最终逃亡不了死亡化成土灰的命运。

此词很励志,尤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老之人抖擞精神,发挥余热。



2首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出自唐朝李白的《蜀道难》(节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是李白的成名作,是“谪仙人”的名号由来之作。当时李白受唐玄宗所招入京,结交贺知章,李白将这首《蜀道难》献给贺知章,贺知章读后大惊,赞不绝口,惊呼李白为“谪仙人”,从此这个称号就流传了下来,直至今天。

这首诗历来备受好评,例如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道:“笔阵纵撗,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说得很有道理,而且此诗创造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杀人如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俗语和成语,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3首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出自唐朝杜甫的《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龙蛇”在诗中经常成对出现,读完本文就会明白此言非虚也。

765年秋天,诗圣杜甫携家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暂寓居佛寺,他特意前去参谒了当地的大禹庙,有感而写了这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用语凝练生动,意境深邃,情感波澜起伏,笔触沉郁有力,气象恢宏大气,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等手法,创造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第4首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出自唐朝李商隐的《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咏史伤今,李商隐既伤悼唐文宗,又对晚唐大厦将倾的命运深感忧虑,苍凉悲壮,感人至深。

“蜀山蛇”来自于一个传说,战国时秦王送了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位大力士迎娶。回来时路过梓潼,见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壮士共拔蛇尾,结果山崩坍,五壮士被压死,化为巨石。后来就用“蜀山蛇”来比喻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难以铲除的势力。

此诗表明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深为不满,对国家命运极为关心,诗句间弥漫着忧国忧民之情怀,很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



5首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出自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诗中的“蝮蛇”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毒蛇。

此诗写得慷慨激昂,写出大丈夫的人生观、价值观,满是大胆向前、无所畏惧的豪情,是晚唐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6首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出自北宋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诗是黄庭坚清明时节触景生情,抒发内心情感之作,同样“龙蛇”并用。

此诗多处运用对比,用“桃李欢笑”对“坟墓生愁”,用“动物蛰伏”对“草木生长”,用“无耻乞食人”对“忠贞隐士”,对比强烈,引人入胜。

诗中将大自然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比,抒发人生无常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慨,是清明七律的压卷之作。



第7首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这首诗写史,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正月,节节进逼的蒙古军围困了金的都城汴京。

十二月,城中粮尽,金哀宗被迫出京亲征。元好问任左司都事,仍留在围城中。不久,哀宗因军事失利,放弃汴京,东走归德,诗题中的“车驾东狩”即指此事。

此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讽刺那些拥兵观望、畏缩不前的诸豪帅,揭露出他们居心叵测的嘴脸,形象生动,入木三分。



8首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出自清朝康有为的《秋登越王台》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晚清社会,西方各大强国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国势风雨飘摇,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终于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79年,康有为登上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的越王台,他触景生情,想到波谲云诡的形势,写了这首登高咏怀诗作。

此诗描写了作者登临越王台所见所闻所感,他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雄健,是晚清不可多得的七律佳作。



很精彩的8首“蛇之诗”佳作分享完了,这些诗确实别具特色,很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

朋友们,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蛇之诗”佳作?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