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

以改革促融合

点燃科技创新动力引擎

不日新者必日退!

去年,北仑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全区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等指标均居浙江省市前列,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前50强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新态势,区科技局如何谋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文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一)

念好“提”字诀

在育强企业主体上出实绩

“新春第一会”提出北仑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其中,充分激活企业科创动能是关键,我们要量质并举壮大科创企业梯队,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一是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提量。

开展规上企业研发费“清零”“提升”行动,梳理形成企业研发创新“一企一档”,分类施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和研发机构“双清零”100家,研发增速、研发强度“双提升”200家,全年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突破125亿元

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质。

围绕“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形成企业发展“雁阵”效应,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

三是推动龙头企业引领攻关提效。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锚定新材料、模具、装备制造等领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链主企业攻坚、初创企业争先”的协同创新机制,全年实施各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5项以上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二)

唱好“变”奏曲

在建强科创平台上求实效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打造“科创平台+产业+应用场景”的创新体系。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大力度实施科创平台提能升级行动,布局建设科研院所、孵化基地、研发总部的“平台矩阵”,推动成果变产业、传统变新兴、技术变效益。

一是做优院所载体。

围绕“企业出题、政府选题、院所答题”路径,系统布局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及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快上海有机所宁波二期、北航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谋划构建北航低空飞行器科创中心,推动北大药物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是做强孵化平台。

加快开发区科创园改造升级,打造集“研发、众创、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国家级孵化高地。推进滨江装备园、海尔施研发园、梅山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专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孵化一批“未来企业”,涌现一批“未来产业”。

三是做大研发总部。

聚焦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总部港”建设,做大做强东方电缆、极氪汽车等企业研发总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高能级研发平台,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空间、打造新业态。


北大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

(三)

吹响“集”结令

在优化创新生态上出实招

要看清来时路,更要敢于闯新路,以要素配置的精准性来应对产业变革的不确定性。今年,我们将依托自贸区、开发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加快整合资源要素,努力优化工作机制,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一是突出项目集聚。

聚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引才,全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全年招引高层次人才项目20项以上,引育科技领军人才40名以上

二是突出力量集中。

统筹部门、街道、功能区力量,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体系,优化建立科技指标会商机制、项目招商准入机制、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三是突出政策集成。

迭代升级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一揽子政策,鼓励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科技投入体系,实现财政科技投入增长20%以上,发放科技贷1亿元以上

来源丨记者 毛飞英 严健中 通讯员 陈苏昊 顾皆蔚

一审丨郭梓谦

二审丨沈焰焰

三审丨谢 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