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黄浦区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全力推动区优化营商环境7.0版方案130余项任务落地,持续擦亮“宜商黄浦”金字招牌。在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黄浦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市第一,企业满意度评价居全市第一。
日前,
《2024年度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发展报告》
正式发布,
详解黄浦营商环境综合实力。
全面对标一流,数观“宜商黄浦”新进展
区域经济增长稳健,发展基础日益牢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4亿元,可比增长5%。经济密度、市场主体密度、楼宇密度保持领先。新动能产业增长强劲,科创、文旅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科创策源加速向新,市场活力全面迸发。引进科技企业480家,同比增长150%。中央科创区要素加快集聚,市级科创载体数量首次突破两位数。
外向经济彰显韧性,国际开放更加深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至79家,全市外企百强上榜数位列全市第二。成功获批建设首批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AEO高级认证企业突破20家。
政府服务提质增效,法治环境持续优化。新设企业电子化办理比例从2022年的32%提升到87%,“两个免于提交”事项数增加到1580件。知识产权扶持资金规模比2022年增长4倍,专用信用报告替代证明超2.3万份。
宜居环境不断升级,民生幸福指数攀升。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单位 GDP 能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两旧”改造受益居民数和保租房筹措进度位居全市前列。
深化集成创新,解码“宜商黄浦”新举措
升级惠企服务体系,企业“感受度”再上台阶。发布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惠企政策矩阵。构建“1+9+10”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惠企服务零距离直达。
强化市场枢纽功能,要素“支撑度”全面提升。推进环球服务枢纽建设,加大空间、生态、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市场要素供给,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保障更优、支撑更强。
推进精准高效监管,法治“护航度”持续增强。发布实施全市首个精准高效协同监管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运用“检查码”开展区级跨部门联合检查。发布涉企法治服务清单,成立全市首家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基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
凝聚多方共建合力,宜商“协同度”显著提升。打造“一区一品”特色,政务服务旗舰店入选“人民的城市”主题展。在全市率先成立营商环境共建智库,实现街道“营商环境体验官”全覆盖。知识产权保护、跨省通办等长三角跨区域协作持续深化。
提升企业感受,共创“宜商黄浦”新高度
企业为先,进一步释放“宜商黄浦”市场活力。下一步,黄浦将以企业发展为首要考虑,推出更精准的企业“服务包”、打造更便利智能的企业服务体系、构建更公平高效的市场体系,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不断释放市场活力。
新质为核,进一步激发“宜商黄浦”要素潜力。黄浦将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持续扩大市场要素供给力度,从创新与市场需求两方面驱动,促进空间、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算力等各类市场要素在黄浦加速集聚、高效配置。
法治为基,进一步提高“宜商黄浦”监管效力。黄浦将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精准高效协同监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优化监管质效,提升护企工作水平。
国际为标,进一步增强“宜商黄浦”开放动力。黄浦将坚持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外商投资首选地、打造自贸联动创新区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标杆为重点,千方百计助力外资企业发展。
协同为要,进一步升级“宜商黄浦”品牌引力。黄浦将坚持特色和品牌创建,深化部门和街道联动,打造更具标识度的“一区一品”“一街一品”营商特色名片。深化“营商体验官”“媒体观察员”“营商合伙人”等共建模式,持续提高“宜商黄浦”的品牌声量和吸引力。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区发改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