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说实话,时间隔了这么久,都没想到钱还能追回来,更没想到这次能拿到全部欠款。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下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庭的法官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一条由破产企业职工债权人共同拍摄的感谢视频。
60多名职工虽身处天南海北,仍选择用视频接力的方式表达谢意。这背后,是一场历时一年的司法攻坚战,法官们层层破局,最终帮助职工追回132万余元欠款。
账户被冻,
职工债权清偿陷入困局
M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M公司)是一家从事大宗化学品交易的贸易公司,2023年6月,停止经营后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许多员工被派驻在全国各地,公司突然破产停业,他们不仅工资、奖金未结清,连日常工作中垫付的大量待报销差旅费用等都没了着落。经统计,60余名员工合计的欠薪金额达132万余元。
案件受理后,法院立即指定破产管理人开展财产调查和接管工作,调查结果却令大家喜忧参半。“喜”的是公司名下虽没有大宗资产,但银行账户里仍有存款300多万元,足以解决全部职工的欠薪;“忧”的是这笔钱在破产受理前就已经被外省公安机关采取了刑事冻结措施,管理人一时无法接管。
破产程序中,刑事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解除难”一直是破产程序与刑事程序协调推进的重点难题之一。如何既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不影响公安机关的办案进度,让合议庭一时也犯了难。
追根溯源,
积极寻求破局良策
考虑到根源在于被冻结的账户,法官决定从调查入手。为此,合议庭成员专门前往外省与采取冻结措施的公安机关进行了直接沟通。
负责该案的警官告知,由于M公司与他们正在侦办的一起诈骗案中的涉案公司存在大宗交易,无法排除嫌疑,故先行对其银行账户予以冻结。
员工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刑事案件仍在侦办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样需要保护,公安机关无法轻易解冻账户。
图片源自网络
绕了一圈,问题又回到原点。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合议庭决定步步拆解,层层突破,“当前应当先协助公安机关尽快查明事实,以便对涉案账户进行定性,如果确有问题,也能尽快寻求其他清偿途径。”
在合议庭指导下,管理人着手就公安机关关注的该笔大宗交易开展自查工作。走访经办人员、了解业务模式、调取相关证据,管理人初步认定这是一笔签订了有效合同并且交易流程完整的真实业务。
管理人将梳理的情况及搜集到的证据形成专项报告,提交至合议庭,经过细致的核查和研判,合议庭认为报告情况属实,迅速将情况反馈至外省公安机关。
双管齐下,
最终破解涉刑查封难题
漫长的等待,让不少员工心急如焚,一些人甚至悲观地表示对追回欠款不再抱任何希望。
“大家放心,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不会放弃任何机会。”面对员工们的焦虑,除了管理人耐心安抚,合议庭仍在努力四处奔走,加快推进账户解冻事宜。
图片源自网络
2024年1月,公安部经侦局推出便民利企十项工作指引。合议庭从中找到了切入点,指导管理人结合相关工作精神,再次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公安机关。
与此同时,双管齐下,一同发力。合议庭不仅与公安机关继续沟通、推动案件进展,还尝试从府院协调机制着手,寻找新的突破口。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推进破产审判协作机制。9月,与当地法院进行专题研讨并形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当地法院通过府院协调机制与公安机关进行了专项沟通,破局之路愈加清晰。
一个月后,拨云见日——承办民警来电:“经研判,M公司的账户不属于涉案账户,决定立即解冻!”消息传来,法官与管理人都松了口气,职工们的欠薪总算有着落了。
账户解冻后,管理人第一时间对该笔银行存款进行了接管,并拟定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最终,60余名员工的职工债权、社保债权均得到100%全额清偿,而其他普通债权也得到了一定比例的清偿。
历时一年,终于通过破产程序拿到了欠付已久的工资,员工们高兴不已。不仅送来锦旗,在视频中,一声声真挚的感谢,也传递着破产审判守护民生的司法温度。
“我们在办理破产案件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司法为民理念,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出破产制度在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案审判长,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俞巍表示。
来源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商事审判庭(破产审判庭)
文字:李业亮、魏婷婷、陶天宇、曹赟娴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