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中国车市便迎来一场大变局!

2025年1月,吉利以239,944辆的国内销量,历史性地超越比亚迪(234,202辆),以5,742辆的优势登顶国内自主品牌销冠。

吉利的穷追猛打,让比亚迪的危机感倍增。比亚迪还能保住中国汽车品牌国内销量冠军吗?

2025年2月6日,比亚迪A股尾盘突然涨停,市值飙至9050亿,距离小米的9544亿人民币(1.02万亿港元)仅一步之遥。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类似于华为的乾崑智驾)成为了这次涨停的主因。



3天后,2月10日,比亚迪将在深圳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其邀请函上,一段文字引人注目——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智驾新时代,“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看到这样的话,很多媒体开始颅内高潮了。他们开始预测,比亚迪将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并把智驾的价格打下来,让1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车也拥有高阶智驾能力。

今年比亚迪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

呵呵,too young too simple了吧。

我们获得消息,接下来,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将会学习长城好榜样,用不同标准来定义不同级别的智驾。



去年10月份,长城汽车发布了首个越野分级标准,把越野分为了城市SUV<泛越野<强越野<超强越野四个级别。目的很简单,第一就是给用户选择SUV和越野提供一个标准,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去选车;第二,把那些“硬要越野”的车型踢出群聊,拒绝浑水摸鱼,以次充好。

此前,一些SUV只是用了一个硬朗的造型,就敢冒充是硬派SUV,没有大梁,没有差速锁,甚至没有非解耦的四驱系统。用魏建军的话来说,这种达不到越野标准的车,去做一些超出越野能力的事儿,是极其危险的。





比亚迪的在智驾方面也有样学样,玩起了分级模式。据悉,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将会分成红标>蓝标>无标三种,形成完整的鄙视链从尾部的标识就可以分清楚,这个车到底是什么样的智驾水平。

l红标“天神之眼”是激光雷达方案,算力更高(使用了英伟达的Orin X等芯片),可以支持城区NOA领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阶智驾;

l蓝标“天神之眼”是代表三目纯视觉智驾方案(Orin N /J6M等相对低端和廉价的芯片),可以支持到高速NOA;‍‍‍

l而没有“天神之眼”则表示,这车没有搭载智驾方案,只支持简单的辅助驾驶功能。

此外,比亚迪还把天神之眼包装出多个方案,涵盖了DiPilot 100、DiPilot 300以及DiPilot 600等。这种营销思路跟此前的悬架包装思路相同,比亚迪把液压悬架、空气悬架、电磁悬架等通用技术,组合包装出云辇A、云辇C、云辇P等不同类型的技术方案,让普通消费者产生高山仰止的崇拜感。比亚迪很擅长把大家看得懂的东西,包装出一个很高大上的名词。不得不说,比亚迪除了法务部很强之外,营销也真的很给力。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到底实力如何呢?

从很多迪吹的嘴里,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稳稳的第一梯队,方程豹采用华为的乾崑智驾,妥妥滴就是给华为赏饭吃。

开玩笑,2023年王传福还说,智能驾驶是皇帝的新装,1年多以后就搞出了第一梯度的智驾系统了?

客观来看,智驾系统的好坏取决三个方面,算法、算力和数据。算法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说自己是端到端的算法,而端到端本身就是一个黑盒,实在难以评判优劣。不过,算法的迭代很重要,它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喂养,算法才会越来越类人。

有数据说,目前比亚迪有超过400万辆L2级的车,可以用来数据采集,喂养算法。不太确定数据真实性到底有多少,此前的比亚迪庞大的销量中,大部分为中低端车型,真正能用于智驾系统算法培训的车辆,还是未知。

至于算力方面,没有查到比亚迪相关的介绍,大概率会低于华为。2024年底,国内最强的华为投入到智驾的算力超过10EFLOPS,而特斯拉则早就超过了100 EFLOPS,不在一个数量级。

所以,让比亚迪股价大涨的“天神之眼”,到底是一次概念炒作,还是真的智驾起飞,智驾普及呢?我个人持谨慎态度,比亚迪此前在技术方面的营销确实很成功,从“要把自燃从新能源字典抹去”的刀片电池,到工业奇迹DM 5.0混动系统,每一次都能引发汽车行业的口水海啸。实际上呢,懂得人都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