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月6日涨停后,比亚迪(SZ002594)A股股价在2月7日开盘后持续冲高。

2月7日,比亚迪A股开盘涨幅近3%,当日最高涨幅超6%。截至2月7日收盘,比亚迪A股股价涨幅为5.09%,报收326.9元/股,创近4个月来新高,总市值超9510亿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不仅如此,包括宇瞳光学(SZ300790)、伯特利(SH603596)、通达电气(SH603390)、联创电子(SZ002036)、经纬恒润(SH688326)、永新光学(SH603297)、中原内配(SZ002448)在内的智驾概念股开盘也迎来大涨。其中,联创电子、通达电气皆收获了继2月6日后的第二个涨停板。

消息面上,比亚迪将于2月10日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并提出希望通过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汽车整车板块也震荡上扬。除比亚迪外,安凯客车(SZ000868)一度涨超9%,上汽集团(SH600104)上涨8.6%,北汽蓝谷(SH600733)涨超5%,力帆科技(SH601777)、江铃汽车(SZ000550)、长安汽车(SZ000625)跟涨。

投资千亿 欲实现智驾平权?

早在2024年1月举行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曾向外界释放出比亚迪将开始重投入智能化赛道的信号。“比亚迪非常重视智能驾驶,并建立了一套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研发体系。整个智驾团队共有4000名工程师,其中1000多人负责算法和硬件部分,3000多人负责软件部分。”彼时,王传福称,未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提供高阶智驾的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将实现全面标配。

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曾对外透露称,随着智驾技术不断成熟,海洋网的目标是希望在海鸥上搭载智驾系统,真正实现科技和智能平权。

官方资料显示,海鸥是海洋网旗下首款A00级车,售价区间为7.38万~8.98万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的智驾系统将搭载在10万元以内的入门级车型上。“最新的工信部公示的2025年比亚迪多款新车增补备案三目视觉硬件方案,有望规划逐步普及10万元以上车型普及中高阶智能驾驶,夯实基本盘和突破中高端市场。”国泰君安在其研报中称。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比亚迪的智驾团队已经超过5000人。“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搭载已突破400万辆,位居中国第一,具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比亚迪方面表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2024年12月24日,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并率先在仰望U8(豪华版)、腾势Z9GT、腾势N7三款车型上推送,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此次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全国开通,是比亚迪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迈出的一大步,标志着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能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比亚迪方面表示,目前,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迭代至BAS 3.0+超人类驾驶辅助。

去年11月举行的比亚迪成立三十周年活动上,王传福再次宣布,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比亚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研究院内部的近期讲话中称,目前,电动化的追兵来势汹涌,智能化的领跑者也是行业精英。比亚迪既要守住电动化的基本盘,还要努力做最先进的智能化。

为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亚迪在独立自研的同时,还与华为合作,并入股了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大疆的车载事业部)。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技术突破,将为其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预计2025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将达到700亿元以上,未来股价有望突破历史高点,市值向万亿迈进。

行业竞争加剧 车企争先布局智能赛道

事实上,在抢占智能化这一高地上,并不是只有比亚迪在行动。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东风集团、长城汽车等主流车企也均在布局,并加速落地。

2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岚图汽车了解到,其已完成与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此前,岚图逍遥座舱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模型接入和部署。

就在前一天(2月6日),吉利汽车也对外宣布其自研大模型与DeepSeek已完成深度融合。吉利汽车方面表示,携手DeepSeek-R1模型,吉利将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长安汽车则在去年以115亿元投资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后宣布,其将在2月9日举行的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暨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展示其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新突破。“未来5年,长安汽车将投资2500亿元,新增约1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长安科技生态大会上宣布,未来3年,长安汽车将向全球推出37款全新数字化智能汽车产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段思瑶 摄(资料图)

去年11月5日,长城汽车向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元戎启行投资了1亿美元。在此之前,长城汽车旗下智驾方案基本由其内部孵化出的子公司毫末智行提供,长城旗下坦克300、哈弗猛龙、山海炮,欧拉闪电猫等20余款车型,都搭载了毫末智能驾驶方案。

而江淮汽车不仅成为了华为“智选车”合作的第四家车企,还在2023年4月宣布,江淮汽车乘用车开始进入“无智能,不造车”的全新发展阶段,计划未来五年内在智能技术领域研发投入累计超120亿元,平均一年投入20亿元。

除传统车企外,新势力企业也在智驾方面动作不断。其中,蔚来、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均在去年对旗下智驾部门进行了整合。比如,去年6月,蔚来智能驾驶研发部完成架构调整,感知和规控团队合并为大模型团队,集成团队重组为交付团队;8月,小鹏汽车对自动驾驶部门进行相应组织架构调整,新设AI模型开发、AI应用开发、AI效能开发三大板块职能,旨在加速AI能力进化和组织AI化转型;9月,小米汽车智能驾驶团队完成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感知”和“规控”两个二级部门重组合并为“端到端算法与功能部”,主要负责量产方案开发,目标是2024年内交付端到端智驾。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后,竞争将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技术上。

东兴证券在其研报中也提出,电动化为智能化提供了能量基础,随着产业链成熟,电动汽车同质化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加剧,提供智能化功能将成为车企不掉队的必然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