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工作的白锦杰先生,是唐山市图书馆的常客。我们相识于南湖藏书楼,有着共同的爱好——读书。那天说起契诃夫,他讲起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1984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我的生日在3月,我喜欢阅读,打算买一本书给自己作为生日礼物。这时,在一份过期报纸上看到介绍贾植芳先生和《契诃夫手记》(增订本)出版的消息,我剪下报纸收藏好,兴奋地跑到新华书店,却被告知无货。思来想去,决定给译者贾植芳先生写信求购。

我只知道先生在复旦大学教书,于是就给先生写了封信。书价是0.84元,我随信寄去2元书款。信寄出去后,天天往传达室跑。眼看生日一天天接近,我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平信会不会寄丢?先生会不会太忙无暇看信?手里是不是没有存书?

3月20日,中午去食堂打饭,门卫告诉我:“小白,有你封挂号信,复旦大学的,厉害呀!”我心狂跳,飞一般跑到传达室,见到一厚厚的信封,信封右下角印着“复旦大学”四个红红的大字。“一定是贾先生给我的!”我欣喜若狂,急忙拆开信封。果然,是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契诃夫手记》!双手有些颤抖地打开扉页,只见上面写着:

白锦杰同志惠存

贾植芳

1984年3月在上海。


信封里,2元钱原封不动退了回来。我兴奋,我激动,我感念!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先生恢复工作刚三年多,教学任务繁重,又兼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长,主编、编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等大部头作品。他身陷囹圄多年,身体也不好,却这么快给我这个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小青年寄来自己的译作,且签名留念,分文不取。至今想起,仍令我感动。

随后,我把那张剪报小心地贴在书后空白页。两天后的3月22日,是我20岁生日,这是一件多么珍贵,多么有纪念意义的生日礼物啊!只是我那时不懂事,没有给先生复信表示感谢。”

关于这本书,白先生还讲了一段失而复得的小插曲:1986年前后,因买书太多渐觉囊中羞涩,他萌生了和文友交换书籍的念头。于是把自己手里的书目抄在一张纸上,贴在图书馆等处。很快,唐山锅炉厂一位姓郗的大哥找上门,点名要交换《契诃夫手记》。本来他把这本书挂上面,只是想炫耀一下,并非真想割爱。可郗大哥非要拿一套金圣叹评点的《第五才子书》交换。对方态度诚恳,自己又不能失信,加上金评水浒也是寻觅了很久的书,白锦杰只好同意。没过几天他就后悔了,打电话过去,吞吞吐吐表明愿意加钱换回来。郗大哥专门到他单位,没有要一分钱,就把书还给他。


四十多年过去,贾先生早已仙逝。白先生表示,这本书抚慰了1980年代一个青年的文学梦,他将永远珍藏饱含着贾先生一片深情的《契诃夫手记》。

白锦杰口述,邹洪涛整理

1.

2

3.

4.

5.

关注更多

冀图邮书

抖音官方账号

官方微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