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月就被德国打到投降,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由于印象实在是深刻,以至于今天很多军迷都设想,如果法国能效仿历史上的许多国家,或许二战也不至于打6年。比如迁都或者全民打游击,或许不用得到诺曼底登陆,法国就能完成自我救赎,也不至于今天被钉到历史耻辱柱上。但如果法国真有这个条件这么做吗?



我们先来看迁都这件事,迁都躲避战火最终逆袭这种事,历史上几乎没有。中国古代曾有宋朝迁都杭州,但也不过多存活了100多年而已。那法国有没有迁都的条件呢?我认为是没有,首先法国国内可谓是一马平川。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说,就是无险可守。



这样的地势条件面对快速推进的德国装甲部队,想抵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代战争不同于古代,冷兵器时代作战距离很近,想消灭敌人必须短兵相接,但二战时期火炮的射程都在10几公里。轰炸机更是可以飞到几百公里外攻击敌人,这种情况下,想靠迁都空间换时间就很难了。



此外,法国国土面积非常小,缺少所谓的战略纵深。法国人总不能迁都西班牙继续斗争吧?所以在当时迁都这个法子是不灵的。



我们再来看看打游击这件事,为什么法国还有百万军队,却不能化整为零打游击?二战期间南斯拉夫也有游击队,也给予德军沉重打击。为什么法国不能效仿呢?答案也是学不来,第一个原因也是法国境内一马平川,缺少给游击队隐藏的山区或者丛林。



这第二就更好理解了,法国陆军缺少打游击的本领。众所周知法国陆军在一战外号“欧洲最强陆军”,王冠待得久了,打仗难免缺少变通和创新思维。马奇诺防线就是法国陆军僵化思想的最好诠释。



实际上在当时法国军人心中,根本没有打游击这个概念。他们军人的荣誉也不允许他们选择游击战,毕竟打游击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需要班组之间在敌后作战。还需要有一对多的本事,毕竟游击战基本就是以少对多,因此找时机打仗非常很重要。很显然法国陆军抓不住这个时机,也不会抓这个时机。所以法国当时不具备打游击的能力。



无法迁都也打不了游击,当时对百万法军来说,只能成建制地继续抵抗,但这就需要有人领导他们去做这个事。当时只有戴高乐具备这个能力,但遗憾的是,戴高乐选择逃亡英国,在英伦三岛喝着红茶指挥战斗。这样想让法国军队主动抵抗,显然不太可能。投降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在西方人心中,打不过就投降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毕竟西方文化中保命要紧。和我们不为玉碎宁为瓦全的精神不同,西方人在战斗意志方面,实在是太会变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