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德治传统的国家,在今天,“见贤思齐”仍然是社会上一个重要的存在。就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预防腐败变质的一个有力武器就是树立正面典型。
在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作为从抗日战场上一路杀出来的将领,张万年做了大量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科学而清醒的认识和高度重视,态度也十分坚决。
1990年,在中国经济治理整顿的关键时期,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张万年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过好紧日子”。此后,他又多次在后勤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中期,因种种原因,军队是允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军队经商在带来大量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不仅不符合社会的生产分工原则,而且背离了军队的根本职能,极易滋长消极腐败现象,这引起了张万年的高度重视。他多次就这一现象做出重要指示,为推动军队逐渐停止一切经商活动这一极富有远见的行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张万年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除了在军队建设、训练和指挥作战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外,在对待士兵上,他更是“爱兵如子”的重要典范。
在《张万年传》中,先后共记录下了他十三次落泪的场景,而其中有三次,便是为了亲爱的战士们而落泪。
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结束,部队即将撤回前,张万年特意晚走了些时间,来到了峙浪山烈士陵园告别英烈。
当他远远地看到陵园里新竖起来的墓碑时,忍不住红了眼眶。等走进陵园后,众人发现,他早已泪流满面。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墓碑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跟每一位英烈告别。归程途中,他看着窗外的风景,默默地掉眼泪。
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在这一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迅速投入到了抗洪抢险的最前线。
在这一过程中,人民解放军中涌现出了不少抗洪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得知后,被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专门向有关军区打去电话,详细了解情况。
2000年冬天,已经72岁高龄的张万年来到南京军区所属的一处海训场视察。他看着顶着寒风训练的战士们,不禁落下泪来。一旁陪同的司令员见状,担心地问道:“首长,今天太冷了,你是不是先到帐篷里待一会儿?”
张万年眼神依然死死盯着战士们,说道:“战士们太苦了。”
临走前,张万年特意叮嘱司令员说:“一定要给他们弄点热汤”。
短短一句话,一点儿关心,身旁的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张万年的“爱兵如子”。
1944年秋,年仅16岁的张万年参加八路军,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革命大家庭中,张万年感受到了温暖,也逐渐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军事能力。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张万年参加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了我军的高级将领。
尽管已经身居高位,但无论身处什么位置,张万年始终关心着每一位战士的情况。
1996年冬,张万年来到山西某部队视察战备工作时,意外得知了一位年轻战士的遭遇,这引起了他的重视。
原来,这位小战士是山西某部队的现役军人,但却因为一些原因,跑到五台山上当了和尚。张万年明白,这其中一定另有隐情。他问道:“那现在这个同志还在五台山吗?”
一旁陪同的首长回答道:“是的。”
“那我明天去一趟五台山。”张万年毫不犹豫地定好了第二天的行程。
由于当时正值冬天,山上下了雪,路滑不好走。出于安全考虑,有人向张万年建议说:“我们是不是请那位同志下山来更好?”
不等其他人发表意见,张万年便摆了摆手,拒绝道:“他也曾是我们的同志,既然遇到了困难,那我也应该走这一趟。”
就这样,第二天早上,张万年便和众人一起冒着风雪向五台山上走去。一路上,张万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年轻的战士放弃了军人的荣誉,选择了出家这条路呢?究竟是谁逼的?”
经过近两个小时地攀爬,张万年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山上。见到这位小张同志后,张万年认真倾听了他的委屈。
原来,1991年,刚满18岁的小张参军入伍。第二年,小张所在的部队承包了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建设速度,部队还在当地雇佣了几名挖掘机师傅。小张则被安排来到这些师傅手下干活。
这些师傅跟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但却因为吃不惯食堂清淡的味道,他们便向小张提出“改善伙食”的建议。小张是当地人,十分理解师傅们。而且他也想着借这个机会与地方搞好关系,部队和地方本来也是一家人。
于是,小张便从食堂里带了一些猪油出来,打算用它炒几个菜给几位师傅。没想到,连长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毫不客气地训斥了他。小张不甘心,一直不停地解释,结果,连长年轻气盛,顺手拿起一块木板砸向了小张,校长的后脑顿时鲜血直流。
事后,连长被处分,小张则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小张的父母得知情况后,向部队提出了给小张评定伤残的要求。但因为是皮外伤,并没有达到伤残标准。
营部认为,已经对连长做了批评,为他提供了治疗,这起事故已经被解决了。但小张却深感失望和委屈,他认为自己这样做的本意也是为了促进军民团结,但如今却落得了这样一个下场。最终,小张悄悄离开部队,背着“逃兵”的罪名来到了五台山上。
张万年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当即决定重新进行调查。很快,张万年便收到了一份更为详细的调查报告。他随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讨论,重新审理此案。
最终,部队撤销了对小张的处罚决定。同时,根据张万年指示,对小张按照退伍进行安排,另外,牵涉其中的营长、连长也受到了应有的处分。
小张得知此事后,痛哭流涕,多年来压在心中的那块大石终于消失了。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人民网、晚报文萃2015年5期、《老年生活报》2015年1月16日、学理论·下2016年6期、《张万年军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