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失利后,陈昌浩在石窝山主持召师以上干部会议。与会人员无不灰心丧气,部队吃了前所未有的大败仗,几近覆灭,士气也是一落千丈。陈昌浩乾纲独断,宣布自己跟徐向前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部队由李先念、李卓然指挥进行游击或转移。
徐向前对陈昌浩的“离队”决定毫无思想准备,当即反对:“我不能走,部队打了败仗,我们现在回去干嘛?大家同生死、共患难走过来,要死也死到一块嘛。”从这番话不难看出,部队很快就要遭遇更大的危机。
李先念虽未出声附和,但他衷心希望徐向前跟陈昌浩能留下。特别是徐向前,只要他在,部队就乱不了,军心也好维系。可是陈昌浩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徐向前跟自己一块走。李先念见状,便表态“我会和这支部队一起战斗下去,相信一定能闯出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战斗到底”。
会后,徐向前对李先念说:“我实在不想走。”李先念便私下找到陈昌浩,说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指战员,都不想徐总走。陈昌浩一口回绝。徐向前不死心,亲自找到陈昌浩,劝他跟自己一块留下,孤家寡人回去也没用,不如跟同志们一块。
陈昌浩不听,固执地要回延安,回去斗争,洗刷自己的错误。徐向前没办法,李先念也无奈。多年后李先念说:“当时把西路军剩下的人,交我统一指挥,我心中无底。”
挥泪告别徐向前、陈昌浩后,李先念怀着沉重的心情,跟李卓然、王树声等人,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部队一分为三,李先念率领左支队,与枯寂的冰雪为伴,经过47个日夜,跨越祁连山和戈壁大漠,抵达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并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转至迪化。
毛主席听闻此事后,对李先念高度评价:“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徐向前在后来的回忆录,也写道:“李先念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
新疆当时在军阀盛世才的统治下。李先念在新疆,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是回陕北延安,二是去苏联,三是留在新疆。李先念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回延安。这让他逃过死劫。黄超和李特想要去莫斯科,找共产国际“讨个说法”,最后在迪化惨遭杀害。
李先念离开迪化,在兰州中转,从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得知,徐向前安全返回延安,并率部去山西抗日的消息,感到由衷高兴。
李先念、李卓然等西路军返回干部,是1937年年底的一天,得到毛主席接见的。毛主席站在窑洞前迎接他们,微笑着一一握手,亲切地说道:“你们辛苦了。”毛主席还热情邀请他们一起吃晚饭。
吃过晚饭后,毛主席给李先念等人做了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有心理负担,告诉他们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西路军广大指战员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其英勇和顽强是值得称赞的。
回延安后,李先念被安排进抗大和马列学院学习。他在迪化的那段时间,也进过教授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和军事技术的“新兵营”,学习理论知识。
当时中央清算“国焘路线”的斗争中已经告一段落了,但由于李先念那段时间不在,所以毛主席单独找他谈话,听取他对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历史的看法、有关情况。主要是听李先念讲,毛主席时不时插话讨论或点头微笑。
李先念到抗大第三期深造,便是毛主席的特意安排。不过他只学了两个月不到,抗大第三期就结业了。因为前不久“国焘路线”斗争的余韵,李先念在抗大倍感压抑。抗大第三期结束后,他趁此机会提出离开,转入马列学院。
在马列学院,李先念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并得到同学们的信任与尊重。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时任总政副主任的谭政,专门找到李先念谈话,说组织决定安排他到129师当营长,询问他有什么意见。
李先念原是一军政委,再分配工作却是营长,虽说当时正压缩编制,降级也正常,但这连降六级,落差未免太大了。可是李先念毫无怨言,不假思索地回道:“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许多老战友和同学听说此事,都为李先念鸣不平,要向组织提意见。李先念连忙阻止,说只要能扛枪打击侵略者就行,职位高低不重要。
很快毛主席也听说了此事,把李先念找去说:“这太不公平了。”然后又问:“高敬亭你认识吗?”李先念说认识,毛主席便决定安排他去高敬亭那做参谋长。
毛主席提醒道:“听说他爱杀人,难共事,你怕不怕啊?”李先念说不怕,自己跟高敬亭很熟,共事过很长一段时间,无话不谈。毛主席听后笑了,李先念就这样南下到新四军第四支队当参谋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