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个巡护团队,他们每天要在保护区里徒步,记录这里的一草一木、万物生灵。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看一看他们眼中的青山绿水和“精灵”们的生态家园。
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思顺乡境内,地处南岭山系与罗霄山脉交汇区的诸广山,总面积17105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7.6%,保存有南岭山地区原生性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0余种。此外,保护区还是中国候鸟中部迁徙的重要驿站之一,每年数十万候鸟南迁北返途经此地。
卢建是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工程师,10年前就开始在这里工作巡护,见证了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长的历程。“这里的竹林,白鹇居多。我看到最多的就是白鹇一整群,大概可能有一、二十只,飞起来很漂亮的。”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卢建介绍说,这里生态很好,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每一次出去,他们都会看到许多动物的身影,还有白鹇、小麂、水鹿的脚印。
卢建他们巡护的线路,覆盖范围大多为核心保护区,海拔从800多米一直到2000多米。卢建最大的快乐来自“开盲盒”,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有100多台红外相机,四个月回收一次,每次都有新奇动物亮相。巡护员和工程师们可以通过拍照、录像、远程视频等方式全程记录巡护情况,并把巡护数据第一时间保存记录好。
卢建说:“看到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栖息繁衍,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到保护区走走,我都有点不习惯。”
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何耀理是2017年到这里工作的,刚开始时,他与早来三年的卢建结为师徒,每天跟着卢建在保护区里巡护,看着师傅怎么观察各种动植物、怎么巡护山林,渐渐地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耀理说:“我听师傅说,这里有很多野生珍贵的植物,于是我每天巡护就格外细心,发现珍贵的树种我都会在周边做好标记,过段时间我再回来看一看。”
现在只要问起保护区某种珍贵的植物,何耀理都知道在保护区具体哪个位置,他也逐渐成为保护区的“百事通”。他说:“这些珍贵的植物就是大自然的宝贵资源,需要人们保护它们,我愿意成为它们的朋友。”
保护区面积广阔,道路崎岖,虽然有些地方没有路,但丝毫不能阻挡巡护员的脚步。尽管翻山越岭很累,何耀理仍然很细心,巡护路上遇到没见过的植物,他都会停下来仔细观察,查找资料,直到搞清楚为止,正是有他这种精神,这几年来他和同事陆续发现多种植物新纪录,为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每次看到这些新发现的植物品种,我都觉得我们每天巡护很值得。”何耀理自豪地说道。
在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像卢建、何耀理这样的巡护员有12名,该保护区自2012年设立以来,这里已组织巡护3万多人次、巡护里程超过7万公里,巡护的路程还在继续。新的一年,卢建和何耀理也有他们的新年愿望。卢建说:“今年我希望红外相机能够记录新的野生动物影像,也希望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何耀理说:“今年我多要准备几双解放鞋,多巡护一些地方,尽心尽力做好保护区巡护工作。”
记者:钟崇萌 黎明 曾刘洲 郭祥宇
版面编辑:刘 芳
责任编辑:张自波
值班主任:杨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