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月7日,记者从河南省地质局获悉,三门峡盆地探获高产工业油流,初步评价石油资源量4.27亿吨,实现国内中小盆地新区新层系找油新突破。
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接续基地调查是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的2024年重点项目,经过试油成果证实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大。
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在灵宝区块部署实施“豫峡地1井”,机抽获得初始日产量56.14方、稳定日产量27.53方,油质为轻质原油,品质好,实现三门峡盆地50年来油气调查重大突破。
通过对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采集的数据进行解析,专家查明了三门峡盆地构造单元,厘清了盆地构造演化史,将盆地划分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六凹两凸”构造格局。同时,也揭示了地层埋深、厚度及展布特征,提出了下生上储成藏类型。
2024年5月31日,经专家论证,在灵宝区块函谷关部署实施豫灵1井、豫灵2井。7月中旬,设计井深2700米的豫灵1井、设计井深3300米的豫灵2井相继开工。
豫灵1井。河南省地质局供图
试油成果证实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大。豫灵1井经测试,机抽获得稳定日产量15.5方。豫灵2井第一试油层段(2238.10米-2253.80米)获得自喷稳定日产量产31.62方;第二试油层段(2186.30米-2211.80米)获得机抽稳定日产量92.52方。结合此前豫峡地1井的试油情况,初步评价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4.27亿吨。
豫灵2井。河南省地质局供图
河南省地质局有关专家介绍,总结推广三门峡油气勘查成功经验和理论技术,有利于推进河南省工作程度低的中小盆地群油气调查,取得新区域新层系油气发现,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形成南华北盆地群油气资源接续基地,从而引领企业勘探开发,增加区域油气自主供给能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门峡盆地探获大型油气田”入选2024年河南地质十件大事。据介绍,三门峡盆地油气勘查实现重大突破,提振了中小盆地油气勘查信心,对引领我国356个中小盆地勘查,推动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对我国类似条件中小盆地勘探开发具有示范作用,为国家开拓油气资源接替领域提供新的参考方案,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