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吉利不仅在国内销量超过了比亚迪,加上沃尔沃轿车(吉利100%控股企业)的5.08万辆,吉利控股集团2025年1月销量为31.68万辆,超过了比亚迪的30.05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坐了长达3年之久的“中国第一”,或被吉利于2025年拿下。

2月6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比亚迪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名第5,并在去年11月跻身全球汽车品牌销量第2名!”


李云飞发布榜单显示,比亚迪以427万辆的销量排名全球第5。排在前4的分别是丰田、大众、现代起亚和斯泰兰蒂斯集团,销量分别是1016万辆、903万辆、723万辆和542万辆。另一家中国公司吉利(包含沃尔沃、极氪、领克、极星和路特斯等品牌)则以334万辆排在第10名。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之前,比亚迪年销量远不如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市场上也很少有人认为比亚迪能够进入前排。

但是到2022年,比亚迪以186.65万辆跃升中国品牌第一,领先第二名吉利汽车集团(吉利、领克、几何、睿蓝等)近40万辆。

2023年,比亚迪更是一骑绝尘,销量突破了300万辆,以吉利、长安和奇瑞为代表的第二阵营,当年销量分别为168.7万辆、209.78万辆和188.1万辆。


2024年,比亚迪年销量更是一举突破400万辆,达到了427万辆,成为中国第一家年销量突破400万辆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集团(吉利、极氪、领克等)则为217.7万辆,比亚迪的销量可谓遥遥领先。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25年1月,比亚迪在中国市场遥遥领先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根据官方数据,2025年1月,比亚迪当月销量为300538辆(其中,乘用车海外销售66336辆),仍领先于吉利汽车集团(仅吉利、领克、极氪三个品牌)的266737辆(其中,海外出口26793辆)。


但就国内市场看,吉利汽车集团共交付23.99万辆,比亚迪则为23.42万辆,吉利在国内的销量已经反超比亚迪。

不仅如此,吉利旗下还有全资控股的沃尔沃轿车,其2025年1月份的销量为50820辆。这意味着2025年1月份,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实际实现至少31.68万辆的销量,超过了比亚迪的30.05万辆。这还不算吉利旗下非全资控股但均为最大股东的极星、路特斯等品牌。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比亚迪连续3年中国自主品牌第一的名号或在2025年就被吉利拿走。

根据吉利官方说法,其之所以能够在2024年取得333.65万辆的全球销量,主要得益于其战略转型的成功,包括对吉利、吉利银河、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等一系列品牌的重新梳理及定位,以及把几何并入银河,领克和极氪合并等一系列非常重大的品牌动作。

而对外界来说,2024年感知最深的莫过于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公开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声。在2024年6月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李书福对当时中国汽车产业高度“内卷”的情况发表了演讲。


李书福指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已居全球之首,价格战愈演愈烈,这种态势具有两面性。“如果市场环境成熟、法规完善且执行严格,竞争透明公平,那么这种内卷现象反而能促进行业进步。反之,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他解释道。

李书福进一步警告说:“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需竞争。”

而在同一个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则发表了几乎相反的观点。王传福认为,竞争带来的“卷”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是优秀产品诞生的推动力。他鼓励行业积极拥抱这种自然规律,从竞争中寻求突破,而非陷入焦虑。

与此同时,早在2023年4月,长城汽车就比亚迪秦参数图片)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举报,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这一公案直到2024年都没有结果。

吉利汽车作为这一事件的非直接当事人,其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于2024年7月公开“声援”长城汽车。杨学良在2024年中国汽车论坛演讲时称:“行业内周知的常压油箱和排放严重不达标事件,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结论,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吉利针对“第三方”事件的公开表态在2024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行业讨论。

后续的发展显示,比亚迪在后续上市的相关车型中弃用常压油箱改用高压油箱,但相关部门却未见出手惩罚比亚迪,使得整个市场舆论在整个2024年都对比亚迪充满了负面评价。

2024年底,由于出现供应商控诉比亚迪压价10%的公开事件,以及巴西劳工部以“奴役式用工”突击检查比亚迪巴西工厂,使得比亚迪再次深陷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于时局普遍艰难,而比亚迪作为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企业,仅以压价为“行业惯例”、海外突击检查为境内外势力“里应外合”抹黑中国品牌来形容这两次事件,致使业内媒体、竞争同行、以及各种普通“打工人”纷纷加入批判比亚迪的大军当中。而与之相对应,吉利、长城等品牌则在2024年成功地树立起了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形象。


那么,2025年1月份吉利汽车销量成功超过比亚迪,是否有受到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呢?我们暂不得而知。

从产品层面看,2024年吉利汽车集团多个品牌连续上市多款新车型,包括吉利星愿、银河E5、银河星舰7 EM-i等多款重磅车型。这些产品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性价比,都精准切入了比亚迪重磅车型的市场区间。

以吉利银河星舰7 EM-i为例,这款车凭借吉利全新的GEA架构,采用和比亚迪DM-i相似的1.5L自吸发动机+单档插混结构,得以将价格打入到10万元以内这个区间,油耗表现和比亚迪重磅车型宋Pro、宋PLUS DM-i不相上下,且系统成本更低。而在此之前,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企业,在混动路线上更倾向于采用成本更高、技术路线更复杂的2挡甚至3挡DHT,使得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在成本上和比亚迪比缺少一些优势。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第二周,吉利银河星舰7 EM-i单周0.39万辆,成功超越了比亚迪的宋Pro、宋PLUS以及宋L DM-i,还超越了比亚迪的秦L和秦PLUS,成为了单周最畅销的混动车。这种情况在比亚迪DM-i混动车型一路高歌猛进的这几年里,还是第一次出现。恐怕这也是吉利能够在2025年1月一举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销量冠军的重要原因。


“公司不简单地打价格战,而是要长期坚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这是吉利的基本经营理念”,2024年12月31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5新年致辞中表示,吉利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态度明确地坚守吉利企业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ESG本质要求,不玩小聪明,不搞投机取巧,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放眼长远,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物超所值。

从李书福这段发言的基调不难看出,从2024到2025年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吉利都在努力树立这样的形象:在吉利眼里,企业、行业发展并不只有“竞争”、“市场”这样略显冷冰冰的字眼,背后更多的是对“人”的关心,对“社会”的责任。这或是吉利今年1月在销量上赶超比亚迪的重要原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