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毓肥
年产销 3100 万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可以孕育出多大的本土化车企?
答案是全球第五。
今天一张「2024 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在车圈传播,除了丰田、大众、现代起亚依然稳居前三,更重要的信息,是中国自主车企第一次同时有两家车企进入了前十。
其中 2024 年横扫主流价位新能源市场的比亚迪,以 427 万辆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五,成功超越美国两大巨头通用福特,距离第四名 Stellantis 还有 115 万的差距。
另外,吉利集团也成功跻身前十,算上沃尔沃、极氪、领克、极星、路特斯等一众中高端品牌之后,334 万台的销量距离日产集团的 337 万,已经近在咫尺。
从 2010 年上汽实现中国车企年产销过百万,再到 2015 年长安实现自主品牌年产销过百万,2024 年的中国车企再次迈过里程碑,进入全球前五。
除了比亚迪和吉利,奇瑞、长城、蔚来、小鹏等等,也都是中国汽车全球叙事里的关键角色。国际、电动、智能,则是中国车企冲击全球榜单的关键词。
新能源渗透率继续走高、价格战和智能战持续升温的 2025,我们能否期待更多中国车企进入全球前十?甚至更进一步?
今天来聊聊冲榜。
从 100 万到 400 万
2015 年 12 月 15 日,时任长安汽车董事长的徐留平宣布,当年长安中国品牌乘用车,将在年内实现产销同时过百万的记录。
那一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均突破 2400 万,即使是破百万的长安乘用车,也才发掘了 4% 的市场空间。
同样在 2015 年,大众遭受排放门打击,再度落败于丰田无缘全球第一。 但尽管如此,大众和丰田,依然是 21 世纪(参数丨图片)以来全球车企销量的两大标杆。
彼时的中国车企,并没有上牌桌的能力,但有挑战的心气。
2015 年,上汽、长安、吉利、长城、东风分列自主前五,同时分别排在全球销量榜的第 13、15、17、19、20 位。中国车企当时已经成为第二梯队的主力军。
也是从 2015 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时代高歌猛进,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相继成立,中国汽车开始以新的方式,向销量榜发起冲击。
时间来到 2021 年,吉利第一次实现了自主品牌年销量跻身中国市场前三;2022 年翻倍增长的比亚迪,更是第一次实现了自主品牌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同样是在 2022 年,上汽集团总销量达到了 281 万辆,这也是中国车企第一次跻身全球销量前十。
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自主并行的国有汽车集团,都已经完成了蜕变,从第二梯队向第一梯队发起冲击。
而结果正如开头所示,从第十到第五,中国车企只用了三年;从 0 的突破到前十占两席,也只用了三年。
2019 年,前戴姆勒总裁蔡澈说「中国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这句话可以概括 21 世纪以来的中国车企历程,而新造车则将中国汽车的「超预期」带到全球舞台的中央。
能不能赢?
势能可以激发更具野心的想象——既然能到第五,为什么不盯着第一?
丰田是 21 世纪以来获得全球销冠最多的车企,而全球大多数消费者依然秉承着「经济实用」的购车观念,连续两年拿下全球单车型销冠的 Model Y,本质上也同样是一台好开好用的家庭车。
另一方面,除了稳健的丰田大众,连续退步的通用福特,则扮演着不同角度的参照系——怎样才不会输?
经济实用不是丰田赢的全部,通用福特也不是一夜之间被中国车企超越。
来到 2025,自主车企洗牌国内市场正在成为现实,然而仅靠国内市场,无法让中国汽车登顶全球。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 年出口量最大的自主品牌是奇瑞,达到了 881541 辆——比亚迪则是 405786 辆,占比亚迪 2024 销量总额的9.4%。
而丰田日本以外地区 2024 年销量是 871.75 万辆,占总销量的85.8%。
重塑国内市场可以培养全球第一梯队的中国车企,但只有全面出海,才能赢得彻底。丰田横亘全球的 40 多家工厂,以及 70 万员工,将会是中国车企卷至终局的目标。
至于大洋彼岸的通用福特,则映照着新造车时代的轻装上阵。
2011 年,通用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而这可能也是通用最后一次登顶全球。
同样在 2011 年,雪佛兰 Volt 问世,它和日产聆风成为纯电普及时代的两大先行者。当时世界对通用给予厚望,但那可能已经是通用的巅峰。
最终 Volt 问世前八年,累计销量尚未突破 20 万台,而特斯拉 Model 3 2018 年的交付量,就已经超越了通用在美销售的所有新能源车型。
2017 年出售欧宝/沃克斯豪尔、2020 年退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之后,通用一直试图减轻包袱,用电动和智能化证明自己,但巨轮难以在失速的前提下迅速掉头。
同样失速的是福特,中国区十年换十任 CEO 足以见证流水线发明者的踌躇,而 2020 年纯电销量占比仅为0.6%,则坐实了转型缓慢且成效甚微。
2023 年,通用电动部门的利润率为 -32%,而福特更达到了 -45%。
我们的幸运在于冲浪成功,站在技术的风口,也在于「卷」出来的效率与供应链。
汽车新四化被市场证明行之有效,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电池正在成为上一个百年的发动机变速箱。
2019 年是蔚小理同时交付的第一个完整年,那一年我国新能源销量只有102.4 万台;五年后,这个数字成长到1280 万,五年增长超过1100%。
同样是 2019 年和 2024 年对比,全球新能源销量五年增长 800%,中国新能源跑赢了大盘,2024 年全球卖出的每 10 台新能源里面,足足有 7 台来自于中国市场。
但「量」只是第一回合,市场的「广」和持续利润的「质」,才是赢的核心。
毕竟没上榜的、去年销量下滑的特斯拉,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94 亿美元(189 亿元);丰田 2024 财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91 万亿日元(913 亿元)。而同样是 2024 上半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为136 亿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