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沈阳张大帅的府上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就是少帅张学良的情人赵一荻、赵四小姐。赵一荻此行,是来求见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的,她希望于凤至能同意自己留在张学良身边。
任何妻子听到这样的请求,都不会同意,于凤至也不例外,她生气地痛骂了赵一荻。
但是,赵一荻跪倒在了于凤至面前,说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因为和张学良这个有妇之夫的关系,她的父亲——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已经和登报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之后,赵庆华深感自己无颜继续留在政府工作,又辞去了次长职务,退隐山林了。
眼下的赵一荻,不仅是整个社会的笑柄,更是家族的耻辱,确实已经无路可退了,如果张学良也不接受她,那她就只有自杀一条路了。
赵一荻是赵庆华的庶女,生母是个丫鬟,而于凤至可是正儿八经的富商之女,大家闺秀。眼看赵一荻声泪俱下,楚楚可怜,于凤至不由地心软了起来。
赵一荻接着说,自己可以对天发誓,终生不要任何名分,只求能以“秘书”的身份陪伴在少帅身边。于凤至和她约法三章后答应了她:
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夫人名分。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
张学良曾经说过:“我这么地乱七八槽的,都是我太太(于凤至)把我放纵的。”在这个问题上,于凤至确实过于放纵了,她不仅同意了另一个女人留在自己丈夫身边,还和这个女人交起了朋友。
在和赵一荻相处的过程中,于凤至发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情确属真诚,而且她擅长交际、才智过人、精通英文,就想着自己忙于帅府事务,有这么一个聪明体贴的人留在丈夫身边也不错,两人于是感情日好,成了关系热络的姐妹。
1933年,张学良弃锦州失热河,在国人的讨伐声中被迫下野,于凤至和丈夫一起出访欧美诸国,并留在了英国治病和生活。1937年,于凤至得知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被扣押的消息,不顾疾病在身回国救夫,在得知自己无能为力后,她要求同入监狱,和丈夫一起承受牢狱之灾,为此她度过了3年幽禁岁月。
1940年,于凤至被查出乳腺癌,蒋介石同意她去美国治疗,但于凤至却一心要死在丈夫身边。张学良百般劝告,说自己被囚,她只要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况且,他还希望于凤至能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
于凤至听后这才同意离开,但她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分手,竟成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永别。
于凤至到美国后投资炒股,并开办企业,收获了大笔财富,还因此登上过美国报纸。此后她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市定居,希望有一天张学良出狱后能到美国和家人团聚。
时间很快来到1964年,在日益高涨的舆论下,尤其是一些美国学者、官员指责蒋介石违反法律囚禁张学良,蒋介石于是逼迫张学良表态,张学良无奈,只能说自己经过多年“教育”,已经认罪守法,他感激蒋介石对他的宽待,愿意和赵一荻终老台湾,并和在美国的发妻于凤至离婚。
赵一荻此时借机请人游说于凤至同意离婚,于凤至同意后,她则撕毁了从前的誓言,和张学良成为法律上夫妻。
于凤至晚年写回忆录,对于此事耿耿于怀,她写道:“赵四不顾当年的誓言,说永远感激我对她的恩德,说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决不要任何名分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但是,她明知这是堵塞了汉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无可原谅的。”
于凤至认为,正是因为赵一荻和张学良结婚,让张学良失去了到美国和家人团聚的由头,让蒋介石卸去了舆论压力,导致张学良直到1990年90岁高龄才被释放,重获自由。而于凤至去世,正是199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