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张灵甫回家后对妻子说:“我想吃饺子。妻子听后赶忙去割韭菜,岂料,就在妻子弯腰割韭菜时,张灵甫却悄悄地从背后掏出手枪,对准她的后脑勺扣动了扳机,终结了妻子的生命。
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张灵甫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他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指挥才能,一步步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的团长。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吴海兰出生于四川广元的一个开明家庭。她的父亲不同于当时大多数传统思想的家长,让女儿接受了完整的新式教育,使她成为了一位知识女性。
张灵甫与吴海兰的相遇,源于一场朋友的介绍。当时的张灵甫已经是威风凛凛的军官,而吴海兰则以其优雅的谈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人注目。
两人在相识之时,常常以诗文相和,谈论时局,志趣相投。对于张灵甫来说,吴海兰不仅容貌秀丽,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谈论军国大事,这正是他一直期待的伴侣形象。
1934年,两人在四川广元正式成婚。婚后的吴海兰不负众望,既能相夫教子,又能操持家务,更重要的是能与丈夫谈笑风生,畅谈理想。
不久后,吴海兰为张灵甫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张清芳。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也让这段婚姻看起来更加完满。
然而,军人的职责让这个家庭难以长久团聚。张灵甫因军务调动频繁,常年奔波于各个战场,而吴海兰则需要独自照顾女儿,操持家务。
1934年末,张灵甫奉命调往陕西任职。为了跟随丈夫,吴海兰带着年幼的女儿,将家搬到了西安。这次搬迁成为了她命运的转折点。
不久后,张灵甫又因公务调往汉中。两地分居的生活开始了,吴海兰只能独自在西安抚养女儿,等待丈夫偶尔的归来。
这段分居的日子里,吴海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照料女儿的生活起居,打理好一个军人家庭应有的体面。她用自己所受的教育和修养,在困境中保持着知识女性的尊严。
1935年的一天,张灵甫的一位同事从西安返回军营。这位同事在闲谈中提到了张灵甫的妻子吴海兰在西安的近况,暗示她与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子走得很近。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却在张灵甫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作为一名军官,张灵甫立即请假返回西安,他的行李中装着一把手枪。
回到家中的张灵甫表现异常,对妻子的关心和询问都不理会。他没有提及同事的话,也没有向妻子询问任何事情,只是沉默不语。
在家中待了几日后,张灵甫突然提出要回老家看望父母。面对丈夫的提议,吴海兰没有丝毫怀疑,欣然同意与丈夫同行。
回到老家后,吴海兰表现得十分贤惠,主动帮忙料理家务,关心公婆起居。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就像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
到了吃饭时间,张灵甫忽然说想吃饺子。吴海兰听后立即表示要去地里割些新鲜的韭菜,为全家人包顿饺子。
张灵甫跟在吴海兰身后一起去了地里。当吴海兰正专注地弯腰割韭菜时,张灵甫从怀中掏出了那把手枪。
一声枪响划破了田野的宁静,吴海兰倒在了韭菜地里。张灵甫甚至没有处理妻子的遗体,直接返回了部队。
这起骇人听闻的杀妻案很快传遍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吴海兰的哥哥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严惩凶手。
然而,由于张灵甫是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地方法院以无权处理为由,拒绝受理这起案件。面对这种情况,吴家只能寻求其他途径伸张正义。
经过多方奔走,这个案件终于引起了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注意。作为西安妇女协会名誉会长的于凤至,对这起杀妻案表示强烈谴责。
于凤至通过宋美龄向蒋介石反映了这一情况。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将张灵甫缉拿归案。
张灵甫的上级胡宗南接到命令后,给了张灵甫一个体面的选择,让他自行前往南京认罪。在去往南京的路上,张灵甫走走停停,甚至靠卖字画维持生计。
最终,张灵甫在南京被关进了"模范监狱",法院判处他十年徒刑。即便在狱中,他也凭借着自己的书法特长,过得还算从容。
这起杀妻案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许多人都在质疑,一个堂堂的军官为何会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下如此毒手。
在这起轰动全国的杀妻案中,张灵甫的行为折射出了民国军阀时期的诸多社会问题。军阀势力在当时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为所欲为。
这个时期的婚姻悲剧并非个案,许多军阀和军官都将暴力带入了家庭生活。他们习惯了战场上的杀伐决断,这种暴力倾向也影响了他们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
作为一名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吴海兰的悲剧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即便是受过教育、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依然难逃悲惨命运。
多年后,张灵甫向他的第三任妻子王玉龄解释这起杀妻案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他声称吴海兰偷取了军事文件,并怀疑她与共产党地下组织有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