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去世。

而在他去世四年之后,1978年彭德怀终于平反。他的追悼会规格甚高,各大军区、各省委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领导人都纷纷出席。

但其中有一个人是非常尴尬的,那就是浦安修。浦安修作为元帅夫人当然是有资格出席的,可是却遭到了彭家子侄在内一众人的反对。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她在彭总落难的特殊时期里的选择尽显人性的冷漠、凉薄。

彭老总无疑是个悲情英雄。这不仅体现在革命历程上,甚至连感情上亦是如此。

表妹周瑞莲是他的初恋,可奈何世道艰难,命运弄人。当15岁的彭德怀因为参加饥民闹粜不得不背井离乡时,相见亦难,一别也成永别,后来周瑞莲被地主逼迫跳崖身亡……

至于与刘坤模(即刘细妹)之间,则是一别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平江起义之后,刘坤模成了“匪属”,其家人替刘坤模登报与彭德怀脱离关系。此后又近10年,已经被迫嫁为人夫的刘坤模才得知了他的消息,再次相聚她已是人夫,彭老总何许人也?

“面对现实吧,我们今后可以保持同志式的关系,可以像兄妹一样”。————只有爱过的人,才懂得彭老总这番话语中的悲怆。也无怪乎几十年之后,当刘坤模到了彭老总故居时会写下:“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

浦安修是第三个走入彭老总心中的女人,却无疑也是伤他最深的。

1938年,陈赓“设计”之下,彭老总与当时女子排球队的大学生浦安修结识。虽然二人之间年龄差距明显,但很快却坠入爱河,结为伉俪。

婚后二人的生活受到革命的影响,并没有长时间厮守,可是却也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甚是融洽。


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的一封“万言书”改变了历史进程,也影响了一众人的命运。作为写信的彭老总自然是首当其冲,惨被撤职、批斗。

之后他也搬出了中南海,移居吴家大院。而在他被撤职、批斗之外,作为妻子的浦安修自然也是夫妻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彼时的浦安修在北师大教书,面临的也成为了被“谈工作”、“谈谈心”,无休止的诘问高压对于他们夫妻的感情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1962年,浦安修向给北京市委刘仁写信,要求与彭德怀离婚,此事甚至也惊动了周总理、邓小平。

对此,彭老总无疑是心灰意冷的。仅以与浦安修分梨之事便可见,更遑论从其传记中亦有表述。

不过虽然事实上离婚了,但组织上却并未批复,彼时邓小平给出的便是离婚是家庭内部事情的由头。


如果说这一时期浦安修有被迫的成份,那么1974年彭老总弥留之际的面对组织询问她是否探望彭老总,她给出“没这个必要”则真的有点不近人情——这也应该是彭家子侄反对她出席追悼会的直接原因。

反观刘坤模,则不仅不写彭老总黑料,甚至于还主动揽责,要知道那可是特殊时期。

1978年,彭老总平反。

1979年,彭老总平反后的补偿金和工资等各种款项4万8千元发放下来,由组织转交到了浦安修手中。

之所以交给她,则与邓公当年的判家务事结论有关。而对于彭老总的这比“巨款”——要知道当时的工人普遍工资也不过三十多元左右,浦安修也根据彭老总的遗愿将其中的一万元捐给彭老总老家的乌石小学;一部分分给彭德怀的侄子、侄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如景希珍,也是他护送了彭老总的骨灰回京,并编著了《在彭总身边》等);另外的则在还清了举办追悼会的费用后, 4000元用于出版彭德怀生平的相关书籍,剩下的上交给人民银行。

晚年的浦安修也参与了《彭德怀自述》的整理工作,还亲自执笔或指导编写了关于彭德怀的传记。

1991年,浦安修病逝,享年73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