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在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的座下有一位极为聪慧的弟子,名叫妙善。妙善自幼聪颖,记忆力非凡,能轻松背诵上千部经文,特别对密咒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坚信咒语是通往解脱的最快途径,因此,他将自己的修行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咒法上,日夜不辍地念诵咒语,期望能够早日证得神通,亲见诸佛菩萨。然而,尽管他如此努力,始终未能感受到解脱的喜悦,心中渐渐充满了困惑。

一、

有一个月圆之夜,妙善依旧在池边默默念诵着咒语,声音低沉而坚定,然而心境却愈加沉重,他的目光开始迷离,身体也感到极度疲惫。这时,药师佛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安静地站立在池边,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他。



“世尊,”妙善立刻顶礼膜拜,声音充满了敬意和求解的焦急,“弟子日夜苦修,背诵无数经咒,为何始终无法证得解脱?”

药师佛静静地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慈悲与智慧,却并未立即回答。相反,药师佛开口讲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普通的老农夫。

“从前,有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药师佛开始讲述,“他每天辛勤劳作,唯一的修行便是反复念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一句佛号。村里人笑话他愚笨,认为他根本不懂佛法,只会念这一句简单的佛号。”

妙善听到这里,心中充满了疑问:“只会念一句佛号的农夫,岂能有何大成就?”

药师佛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然而,这位老农夫心地纯净,每日虔诚地念着佛号,不曾间断。直到临终之时,整个村庄都闻到了异香,见到了西方金光普照的景象,佛号的加持令他在临终时安详自在,毫无惧色。”



妙善听完这个故事后,感到一阵困惑,他急切地问道:“世尊,老农夫既不懂经咒,为什么会有如此殊胜的感应呢?”

药师佛看着他,目光深邃:“妙善,你以为经咒和佛号之差,究竟是什么呢?经咒的力量固然强大,但若心中杂念未除,不能一心一意,修行便难以有所突破。而那位老农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念佛,正是他的清净心让他得到了佛的加持。”

妙善陷入沉思,心中忽然有了些许明悟,但他仍然未完全理解药师佛所言的深意。“世尊,那如果仅念佛号便可解脱,难道其他法门就不重要了吗?”

药师佛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再次讲起了另一个故事:“在遥远的雪山深处,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寺中住着两位和尚。一位精通三藏经典,研究密咒,修行有加;另一位则只会念佛号。二十年后,二人都圆寂了。精通咒法的和尚,临终时仍心中忧虑,害怕自己修行不够,担心堕入恶道;而那位只念佛号的和尚,则安详坐化,面带微笑,仿佛进入了宁静的定境。”

二、

妙善听到这里,突然感到一阵震撼。他迫切地问:“世尊,为什么一个只念佛号的和尚能够如此安详?他未曾修行其他法门,怎么能如此得意呢?”

药师佛缓缓开口道出了佛号的关键,让妙善恍然大悟,真正明白了修行的关键。也让我们明白了,要如何念诵佛号,才会得到真正的升华。药师佛缓缓开口开示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