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朝有一位没有坐过龙椅的皇帝,还有一个中途冒出来的陪都。这皇帝便是嘉靖皇帝之父,兴献大王朱祐杬,被追赠为明睿宗。提到都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都能答出来北京南京,但是却少有人晓得,湖北钟祥还有一个都城—兴都承天府。

提到嘉靖皇帝,看过大明王朝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位极其聪明的君主,将帝王权术使用得炉火纯青,他性格猜疑,做事独断专行。但我们却不了解皇帝精神世界的孤独,内心的痛苦与遗憾,或许只有回到生养他的故乡,他才能卸下伪装,排遣无奈与惆怅吧。



想了解这一切,还得回到明宪宗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一切从头说起。

受兄长宠爱的亲王

北京的七月是最热的,初二这天,闷热无比,没有一丝微风空气仿佛凝滞了。太阳烤着大地,树梢上的蝉儿有气无力无气地叫了几声。有片院子出奇的忙碌,男人在窗外焦急地等着,走来走去紧张的满头是汗。一个老婆子推开门拜服在地上:“皇爷万福金安,是个皇子”话音一落紧张的氛围顿时被喜悦所掩盖,生下来的小孩就是—朱祐杬



明宪宗专宠万贵妃,朱祐杬成了母亲邵妃唯一的牵挂,她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儿子身上。

成化二十三年朱祐杬被封为兴王,弘治三年,孝宗拨锦衣卫校尉六百名,厨师十一人给兴王服务。弘治五年兴王大婚,孝宗亲自主持并且赐给他银两万余,远超其他弟弟们。婚后礼部 商议让兴王就藩卫辉府,但朱祐杬上书:“卫辉贫瘠,且地势低洼,河水泛滥不可立府”他请求就藩安陆,安陆州有前梁王留下的豪华王府、大量庄园,孝宗欣然允诺。



本是一生碌碌无为的亲王父子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怕其他藩王学他造反,于是将所有藩王的护卫削除,并且不允许出城,不能为官,实际上被圈养起来。

正德二年朱厚熜出生于湖北钟祥,被立为兴王世子。正德十四年六月朱祐杬去世,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接掌王府。幸赖世子聪明过人,从小就被教导学习王府的各种礼仪和规范,在长史袁宗皋的协助下,小小年纪竟把藩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一切本应在此画下句号。

天上掉下来的皇位

明孝宗只有张皇后,他是历史上唯一不纳妾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孝宗与张皇后的独子,从小娇生惯养。武宗生性潇洒,不愿意接受礼教的束缚,走南闯北,就是玩!可惜玩过头了,正德十六年武宗落水后染病,不久去世。皇帝玩了一辈子也没留下子嗣,死前朱厚照将国家托付给母亲以及内阁首辅杨廷和。

明武宗遗诏:“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先帝付托。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三月十六日,司礼监太监谷大用,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礼部尚书毛澄前往安陆迎立朱厚熜。四月,朱厚熜泪别母亲以及安陆父老乡亲,临行前母亲嘱咐:“吾儿此行,荷负重任,慎无轻言”四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奉天殿登基。

大礼议事件与睿宗承天府

朱厚熜是藩王入继大统,与大臣们在名分问题上展开了旷日已久的斗争,史称“大礼议”事件。最终在张璁等人的支持下,嘉靖胜出,尊其父为“睿宗献皇帝”,母为皇太后。

湖北钟祥—帝王龙兴之地

世宗借助大礼议事件完成了权力的完美交接,此时湖北一些马屁精也活跃起来了,巡检徐镇上书在钟祥建立京师,世宗看后有很大的兴趣,礼部却浇了一盆冷水:“京师之建,于典无据,宜升为府,以隆根本”

中国人是喜欢调和,虽然建立京师的计划泡汤了,但嘉靖却成功以安陆升格为承天府。嘉靖十八年又升承天府为陪都,设留守司。



行政区划虽然已经调整但整个城市还配不上陪都之名,接下来嘉靖决心把兴王府改造为帝王宫殿,耗资九十万两白银。此外还给新城重新命名“曰龙飞门、曰龙飞殿、曰启运殿、曰卿云门、曰卿云宫、曰凤祥宫”所有的体例都按照两京的规格来办。为了表示对承天的重视,还在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布置严整,荆楚大地最壮观的道观—元佑宫

朱祐杬在朱厚熜心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入京以来他非常思念父亲,但却无法亲自祭拜,心中十分苦闷。为了弥补作为儿子的遗憾,重修皇陵是现在唯一能做的。



明朝皇帝世系

嘉靖皇帝继位后升格兴献王陵为皇陵,嘉靖十年命令将显陵的祭祀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大明会典》载:“兴都显陵,嘉靖六年特敕修理,各项规制俱照天寿山,添设石像生、碑亭;八年,工完”

显陵的规格全部照比北京皇陵,耗资四十六万,工程浩大。明显陵是我国保存最大的帝王单体陵墓,入选世界遗产。“自肃皇帝龙飞启运,山川王气,鼎足两京。”明显陵的升格,在政治上也彰显了帝系的转移,明朝皇室由弘治—正德,转变为兴献王—嘉靖—隆庆—万历。



历时二十年的《承天志》

为了表示对龙兴之地的重视以及对父亲兴献王的尊重,嘉靖二十年世宗命严嵩主持编撰《承天大志》对钟祥的地理环境 、宫殿以及明显陵等方面作详细介绍。

嘉靖四十二年理科给事中丘岳上奏:“今之兴都宝藏二圣冠 ,为皇上龙 飞之地 ,即我圣祖之中都也”嘉靖又命令徐阶,张居正再次校定承天志,嘉靖四十四年完稿。朱厚熜此时已经重病在身,仍然亲自撰写了御制序文,有生之年朱厚熜对《承天志》的关注比对老婆儿子要重视多得多。



身处京师难忘加荆楚—世宗一生的牵挂

世宗是位合格的政治家,在位四十余年用铁腕手段,以一己之力操控朝政,深居宫内却对外面了如指掌。但他是孤独的皇帝,能说心里话的人也就是母亲。嘉靖十七年皇太后去世,皇帝对北京再也没有归属感了,冰冷阴森的宫殿,让朱厚熜感到非常压抑,他想起了儿时的温馨时光。



已经离开故乡十八年的皇帝,终于忍不住要回家看看。嘉靖十八年三月十六,在夏言、严嵩的陪伴下,回到钟祥。皇帝住进了当年的卿云宫,想到昔日的父母姐妹,都已经离他而去,不禁流泪。在承天,嘉靖不顾礼制在龙飞门接受百官朝贺,举行国祭,他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

此次回乡,朱厚熜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特地嘱咐“免税三年”,嘉靖对故乡百姓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还罕见地用白话文发布了一道圣旨:

说与故里的众百姓每 ,我父母昔在孝宗皇帝时,封国在这里 。我父母积许大的德行 ,生我承受天位 ,今我为父母来到这里 。你每也有昔年的旧老 ,也有与我同后生者 ,今日一相见 ,但只是我全没德行 ,父母都上天去了,这苦情你每也见么。我今事此回京,说与你每几句言语 ,各要为子的尽孝道 ,为父的教训子孙 ,长者抚那幼的,幼的敬那长 的,勤生理 ,作好人 ,依我此言语 。况我也能深文,这等与你每说,以便那不知文理之人,教他便省的,你每可记着

回到家乡的朱厚熜,连皇帝的架子都没有了,与百姓耄老闲谈,整日面带笑脸平易近人,让随行的大臣好一番吃惊。玩到兴头上,忍不住作律诗一首抒发对故乡无限感恩:

陵国南来三月初 ,双亲欲奠孝躬舒。讫事出封凝目处 ,临邦迥绕汉江渡 。流波若叶千叠茂 ,滚浪如花万里疏 。谁道郢湘非盛地 ,放勋玄德天予。



落叶未能归根,一生心系故土

嘉靖四十五年,世宗已经病入膏肓,他对儿女后妃是全无感情的,修道半生的耄耋老人,精神上想念的依然还是早已逝去的父母与魂牵梦萦的故乡。死前几日嘉靖还给大臣们念叨,希望能再回家一次,想祭拜一下父母陵寝。内阁首辅徐阶没有赞同:“臣不敢从命,一为圣躬安,二为国家计”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皇帝在遗憾中驾崩,享年60岁,他最终也没能回到那个心心念念的家乡。

对承天府的重视,对父母陵寝的牵挂,都随着朱厚熜的驾崩永远留在他的心中,后世子孙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乡愁情结也与他们丝毫无关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