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到萧纪为了和萧绎夺帝位,不顾蜀地遭受西魏的威胁,依然顺长江而下攻击江陵。而当时萧绎的江陵守卫也非常薄弱,所以江陵当时是非常危急的。
为什么当时萧绎刚刚清缴完侯景叛乱,依然兵力捉襟见肘呢?背后的原因就是当时萧绎囚禁了王琳,导致王琳所属的湘州的部队发生叛乱,萧绎的大部队都去围困长沙去了,所以导致兵力捉襟见肘。
最终萧绎只能跟王琳妥协,放了王琳,然后王琳的部属才投降,最终萧绎让王琳的部队西上参与抵御萧纪的进攻,才赢得了硖口之战的胜利。
为什么萧绎要囚禁王琳呢?萧绎囚禁王琳导致湘州军队叛乱这件事背后揭示了南梁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王琳部属叛乱,王僧辩围困长沙这段历史。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王琳实际上出身寒门,地位是比较低微的。不过因为其姐妹被萧绎所宠,所以王琳才得以成为萧绎的侍卫,跟随萧绎。
但王琳的能力还是非常出众的,当时萧绎要打败侯景,争夺天下,所以王琳才得以被萧绎推到前线,并成为南梁著名的将领。
之前我们在读巴陵之战的时候,里面就讲到当时侯景率军包围王僧辩与王琳所在的巴陵城,并派王琳的兄长王珣到城下,企图让王珣劝降王琳。王琳高声对王珣喊道:“兄长奉命讨伐贼人,不能以身殉难,竟然不知内疚,反而要来诱我投降!”说着拿过弓箭就射,王珣惭愧地退回。所以巴陵之战王琳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之后王琳又和王僧辩一起解放了武汉,随后进军南京,最终侯景政权败亡。这一战后王琳被封为相州刺史。
而当时萧绎还没有稳定住自己的政权,为什么要囚禁王琳呢?
这不能不提到王琳和王僧辩的矛盾了。
我们要知道王僧辩出身于太原王氏,在魏晋南北朝讲究身世的时代,他的出身相当于就是贵族的存在。虽然在推翻侯景的过程中,王琳和王僧辩并肩作战,但是王僧辩怎么可能看得上王琳?而当王琳因为军功逐步上升的时候,王僧辩肯定是不满的。所以他才会出面构陷王琳。
而在萧绎面前,如果出现王僧辩和王琳之间的矛盾,其实没得选,萧绎肯定只能选王僧辩。
所以这件事情背后,反应的是南梁时期豪门士族和通过军功上升的寒门之士之间的矛盾。
其实陈霸先也是出身寒门的,所以王僧辩和王琳之间的矛盾在王僧辩与陈霸先之间也是存在的。不过陈霸先更善于忍罢了。
不过按道理萧绎如果非常信任王琳,应该保护王琳才对,但为什么萧绎要囚禁王琳,导致王琳的部下反叛呢?
从历史记载来看,开始萧绎也没有打算处置王琳,而是封他为湘州刺史,让它带兵去湘州。但王琳肯定是不服的,他就决定到江陵讨个说法,但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与萧绎出现了争执,所以萧绎杀掉了其副将,囚禁了王琳。
萧绎为什么在这个关头要处理王琳呢?一方面当时的豪门士族都看不上这些出身寒门的武将,所以不仅王僧辩给王琳泼脏水,萧绎身边的很多人应该也是。此外,站在萧绎的角度,王僧辩指出来的一些问题存在不存在呢?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王琳把自己的部队打造成了自己的私兵,只对自己的长官效忠,这个事情确实也是一个统治者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作为一个统治者,要削弱王琳的权力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这样的部队可以听自己的话,也可能会要自己的命。所以想一想后来的岳家军,戚家军其实是一个道理,把一个部队变成自己的私兵,那对于一个统治者而言肯定是不能忍的,无论你把这支队伍描述得多么好,描述得越好,越得民心,统治者就越觉得威胁大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今天他支持你,你的位子就能做得稳,明天他扶持了另外一个人,你就得乖乖让位,这哪个统治者能忍啊。
但显然萧绎还是没有想真正处死王琳,只是囚禁了他。然后派人去接管王琳的军队,但没想到王琳的部下陆纳不接受改编,反而把张载以残酷的手段给杀了。这就引发了萧绎的震怒,所以才征召司徒王僧辩、右卫将军杜崱、平北将军裴之横和宜丰侯萧循,命令他们一起讨伐陆纳,这相当于把当时萧绎的大部分精锐都压上了。所以江陵才会空虚,萧纪才觉得是个机会。
但没想到王琳的这支部队还是挺能打的。先是打败了衡州刺史丁道贵,接管了他的部队,接下来又打败了李洪雅和丁道贵的联军。甚至一度围了巴陵。之后没打下巴陵才退回长沙。
所以萧循根本打不过陆纳,还得是老将王僧辩出马。王僧辩攻下了陆纳修筑的堡垒,陆纳只能退守长沙,之后陆纳军队中的吴藏、李贤明率领精锐将士一千人直接冲击王僧辩中军。战斗异常激烈,最终裴之横从旁边率军袭击吴藏等人,吴藏才败退下去。这一战李贤明战死,吴藏逃回城里。从这场战斗来看,王琳打造的军队的战斗力确实非常强悍。
而王僧辩要围城就需要更多兵力,因此又调巴州刺史余孝顷带兵一万去长沙和王僧辩会合。
萧绎的主力都在围长沙,而那边萧纪的大军都要到江陵了,你说萧绎能不急嘛。所以最终萧绎还是妥协了,放了王琳回去,而陆纳等人也就投降了。萧绎恢复了王琳的职位和爵位,王琳就带着他的部队去上了前线,这才解决了萧纪的危机。
所以王琳的事件反应了当时南梁内部侯景之乱后,豪门士族的势力受到了很大影响,寒门的将领在迅速崛起,于是跟这些豪门势力之间就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而萧绎在消灭了侯景之后,当然也会担心这些寒门将士发展壮大不受控的局面,在这两种情况叠加下,王琳的事件也就发生了。
而萧绎显然是没有能力调和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向王琳妥协,而这也表明萧绎所建立的政权虽然表面上继承了南梁的正统,但内部其实早就四分五裂,已经没有办法弥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