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法路径,聚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流而有家”“流而有管”“流而有为”的“三有”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激活流动党员“红色细胞”。

聚焦“流而有家”,组织覆盖聚合力

根据流动党员分散性广、流动性强和构成复杂等特点,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抓住假期、周末、晚间关键节点,建立上门访、电话访、微信访以及党员联组织、组织联党员、党员联党员“三访三联”机制,全面排摸掌握流动党员职业类别、流动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持续做好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及时建立基本信息库,对已纳管的流动党员进行实时更新、确保“进出”有数、“来去”有底。

截至目前,线下设立流动党员登记点75个,线上开通流动党员“归队码”,制作“回家指南”3000余份。定制下发“流动党员暖心卡”,将当年党支部活动安排、流动党员的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通知到位,方便流动党员就近参与组织生活,提高线下活动的参与率。通过“1+N”走访联系模式,落实流动党员“五必访”制度,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关怀,积极帮助解决老人就医、子女入学等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0场次。

聚焦“流而有管”,学习教育不缺位

根据流动党员岗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分级分类做好教学。针对流入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多次赴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杨庙镇刘云峰革命纪念馆等教育示范点和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举办“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弘扬八一精神”“学‘杨根思连’,向时代楷模看齐”等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次,推动流动党员学思想、强党性。

针对流出党员,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重要学习内容,发起学习教育话题讨论,及时掌握流出党员的思想动态、学习程度和生活状态。针对流入党员,开设专题班、周末班、假期班等,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主题党日等方式,收集兴趣偏好、岗位需要,制定个性化“营养套餐”,设计政策解读、技能拓展、创业指导等特色主题,灵活运用跟进式、交流式、沉浸式方法,实现学习不“空档”、行动不“潜水”,2024年,全区累计开展流动党员集中学习120余次,发放学习材料1300余份。

聚焦“流而有为”,双向发力强治理

统筹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歇歇角等红色阵地,结合“流星计划”“‘引凤来巢,慧聚成桥’青年人才沙龙”等活动,持续为流动党员提供理论学习、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暖心服务30余场次,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持续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鼓励流动党员大胆“开麦”,累计为各社区提供小区治理“金点子”54条,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18个。注重流动党员人脉资源、信息优势等作用发挥,组建“流星先锋”志愿服务队18支,积极引导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115人参与社会治理、困难救助等实践活动,参与各类公益活动300余场,认领群众微心愿76个。

开展“红色赋能”活动,吸纳144名流动党员进入“红色小管家”队伍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等,50余名流动党员成为“百姓宣讲团”成员,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60余场,74名流动党员参选小区业委会成员,为社区治理向小区延伸提供支撑。(朱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