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感受为导向 当好“金牌店小二”“最佳合伙人”

让企业对政府服务温度更“有感”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蛇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多个区在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后第一时间形成任务分解表和具体措施,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有区领导赶赴重点企业、商务楼宇,面对面了解企业诉求。

聚集提升企业感受是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的重点。立足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各区纷纷拿出当好“金牌店小二”和“最佳合伙人”的决心,以企业感受为导向推出营商服务新举措。

“无感”与“有感”

2月5日,黄浦区启动“宜商黄浦”营商环境主题周,在活动现场,区领导与楼宇运营方连线,倾听他们参与黄浦区“无感监管”楼宇(园区)试点的感受。

什么是“无感监管”?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浦辖区内楼宇和园区众多、类型丰富,在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基础上,区里还力求对楼宇、园区内企业经营情况和服务需求掌握更为精准,监管和服务措施更为高效,使企业对监管的感知度降到最低,这是“无感监管”楼宇(园区)试点出台的初衷。

“一家企业正常经营,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上门检查。而在‘无感监管’模式下,该楼宇(园区)运营管理方运营管理的几层楼、整幢楼内的企业都可以免于上门检查。”

这背后依托的是黄浦特色数字工具“企易注”,掌握着136幢黄浦主要楼宇内的企业信息。在运营管理方的帮助下,这一信息不断完善,帮助监管部门更加精准及时掌握入驻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服务需求。“除企业自身存在信用风险、触发式场景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检查场景外,区市场监管局以信息化手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指导,从而取代以往以上门检查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监管模式。同时,我们还要为楼宇内入驻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排查隐患,并根据需求推送政策,助力更好发展。”

当天,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与BFC外滩金融中心、来福士广场、上海金光外滩中心、恒基名人商业大厦等7幢试点楼宇运营方签约。“无感监管”模式将在这7幢楼宇试点。

“无感”的另一面,是企业对政府服务温度的“有感”。

2月5日,徐汇区领导走访企业。在丰梵(中国)商贸有限公司,区领导关心询问春节期间企业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情况。该企业总部位于韩国首尔,目前业务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丰梵中国2020年落地徐汇区,入驻淮海中路嘉华中心。“春节期间,线上线下都有增长,门店同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成绩不错。”丰梵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入驻徐汇后就坚定了在上海、在中国发展的信心。

谈及诉求,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已经把中韩两国双边预约定价安排提上日程,希望接下来得到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支持。尤其今年企业将加强对新引进品牌Discovery Expedition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因而在中韩两国实现合规、无风险的结算,对企业来说非常有助于加快品牌的市场推广和收益提升。“另外,我们希望在徐汇开设更多新店,借助徐汇浓厚的商业氛围,加强新品牌的运营。”

“好的,这两个问题请税务部门和区商务委分别跟进。”区领导现场回复企业。

2月5日,普陀区启动服务企业PLUS行动计划,从多个维度展开,推进企业感受度提升的落实落细。

其中包括,“体系PLUS”。普陀区领导担任“首席服务专员”,破解普陀区企业服务重大问题;全区大招商责任单位约100名处级干部领衔,对接服务400家重点企业;街镇服务专员组建服务队,覆盖全区3000家代表性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还包括,“生态PLUS”。探索构建“服务即招商、解难即发展”的招商服务新范式,建设“服务—反馈—优化”良性循环,通过服务专员机制、企业诉求建议,将企业痛点转化为政策创新源。

定制“一业一方案”

8.0版《方案》要求,提升产业营商环境。支持各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集成政府服务、专业服务、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定制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特色产业营商环境“一业一方案”。

2月5日,奉贤、松江、嘉定等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推出的相关举措就围绕“产业营商环境”。

奉贤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重点领域,将开展100个新技术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加大传统企业“智改数转”场景支持力度,构建数字要素服务机制体系,鼓励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增强“一线员工创新”,打造一批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制造新业态。

松江区绘制市区协同重点特色产业和松江新城特色产业四个细分赛道产业图谱,定向强链补链。记者获悉,松江区将聚焦卫星互联网、智能终端两个细分赛道,出台行动计划和专项政策,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功能平台落户,打造产业集群。围绕产业图谱,松江将瞄准重点企业,主动出击招引项目。

作为汽车产业大区,嘉定法院聚焦区域主导产业,从审判数据中分析行业、产业特点及法律风险点,发布《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审判白皮书》及《“金融+产业”联动机制下汽车涉诉案件审判白皮书》,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关于加强新四化背景下汽车产业升级法律风险防范》综合类司法建议。今年,嘉定区将继续深化建设“嘉商嘉行”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

涌现一个个“首创”

健身房经营不善“卷款跑路”怎么办?消费者办卡后运动场馆“说关就关”怎么破?这既是消费者的担忧,也让健身行业企业发展受阻。

长宁区公证处于去年6月推出全国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针对预付费痛点实现“先消费后结算”。记者获悉,该平台上线近8个月来已接入12家商户,监督预付合同300余份,通过跨部门联合监管,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推动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公证提存,即消费者所支付的预付资金由公证机构监管,商家提供约定服务后,再以月结的方式划付给商家,最大程度保障预付资金的安全,让监管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今年1月,8家来自健身、游泳、滑板、攀岩等领域,运营状况良好的商户与长宁区公证处签约,入驻“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消费者打开该平台微信小程序,即可购买上述入驻场馆的次卡、年卡等产品。

今年,长宁区将在健身行业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公证提存”预付费监管模式向教培、养老等领域扩展,实现平台好用、商家爱用、消费者受用。

像长宁“公证提存”这样的“首创”,上海各区还有不少。夯实营商基层基础,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鼓励基层探索创新,诞生一个个“首创”,并且不断优化拓展,让苗圃成为森林。

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投资”加速变为“产能”,需要高效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去年11月,宝山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并探索实体化运作。

该中心聚焦“项目招引、落地转化、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发展壮大”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协同推进难点堵点。前不久,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带着图章来开会”,当场对垒知上海科创园项目变更情况审核意见表进行审批盖章,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改革创新成果不应仅仅停留于“首单”“个案”。宝山区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梳理企业共性需求和难题,着手制定完善吴淞创新城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指引、产业用地类项目落地流程图、涉环评的产业园区外项目认定操作等5项流程机制,以规范流程促进整体行政服务效能提升。

(记者 吴越 舒抒 唐烨

周楠 李成东 沈思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