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改造工作
北新泾监狱积极学习贯彻“使命的力量”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报告会精神,在农历新年前夕 ,民警将学习成效融入到了矫治教育中,运用移动可视通话系统化解了罪犯的心结。
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这个故事。
1
突如其来的电话
激烈拨动着他的心弦
罪犯陈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据民警多方面排摸动态得知:陈某入监服刑后,他的父亲一方面要帮其抚养幼儿,另一方面还要照顾重病的陈母。家里面临的困难让陈某感到如山般的压力,在改造中提不起精神。
主管民警耐心做好陈某思想工作的同时,根据电话来信的综合情况开展针对性谈话,为的是让他尽快从困境中走出来。监区长张旭在监区犯情分析会上提出:“罪犯心中千千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到开门的钥匙。”
就在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过程中,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成为影响陈某改造的一记重锤。
“什么,妈妈不是手术后恢复情况还可以吗?怎么一下子就说不出话了。”陈某说。
“她在这次住院后,病情急转直下,连饭都吃不下了,我们现在把她接回家里了。”陈某的父亲回答着。
听到这里,陈某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他在电话里哽咽地说:“我真的好想看看她一眼。”
“她现在连床都下不了,睁眼也很困难。”
陈某听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在匆匆说了几句后,默默挂下电话,并第一时间和民警交流此事。
在主管民警汇报情况后,副监区长陆帆第一时间会同监区业务骨干进行集体研判,希望通过让陈某能与卧床的母亲见上一面,来稳定他的情绪,进而稳定改造状态。“这样的突发情况不排除陈某走向悲观厌世。我们这时候搀扶一把,挽救的是其一个家庭。在他母亲尚能简单对话的情况下用移动可视通话见一面,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
2
不厌其烦的沟通
努力架设着空中桥梁
或许在其他罪犯家属眼中,移动可视通话的操作非常便捷。但在陈某这个个案中,家属却碰到了大麻烦。
在与民警长达两个小时的沟通交流中,陈某的父亲因年龄大、不善操作信息设备等因素,在民警反复提示后仍然无法完成预约操作。看到民警的耐心付出后,老人最后真诚地说到:“你们的努力,我们都感受到了。预约不上会见,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电话挂断后,陆帆感到,这个问题没解决的话,一是陈某内心的“心结”不能解决,甚至会影响改造;二是临近春节,家属也有着强烈的会见诉求。
此时,民警们还未放弃着陈某与其母亲的会见的事情。经过缜密推演,最终,监区决定采取以下工作方案:在征得监狱和罪犯家属两方面同意后,派出两名民警进行外调,帮助陈某父亲完成手续审批,同时做好潜在矛盾化解工作。狱政条线警务组在狱内加强现场管控和后续处置。
完成具体布置后,所有人都紧张等待着最后的那一刻。
3
急速前行的冲刺
成功达成了重要心愿
很快,监区在与家属沟通后,依规完成了审批程序,并准备好了证件、执法记录仪和其他应急装备。民警姜海与同事在前往陈某家的途中进一步核对着会见人员身份信息,并对执法细节进行再次推演。
到达陈某家中后,民警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一方面,他们和陈某父亲认真介绍着陈某的改造情况和本次执法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帮助两位老人完成身份认证。然而实际情况是,陈某母亲要比电话里的健康状况更为糟糕。她在人脸认证中已经很难睁开双眼。在其老伴和民警的数次呼唤下,终于捕捉到了能够完成验证的瞬间。
看到系统显示通过时,民警的心中长舒了一口气。而在监区的那一头,其他民警们也终于确定了视频会见的时间。
随着动态画面传来 ,这次难得的远程视频会见终于连线成功。听到陈某熟悉的声音,陈母微微向屏幕摆了摆手,并艰难地诉说着对儿子的寄语。虽然话语并不清晰,但陈某对民警说:“我知道妈妈想说什么,你放心,我一定会做到的。”在这短暂的“云”相聚中,思念化为了母子间的一股暖流。
会见结束后,陈某表示:“我会把母亲对我的希望放在心里,争取在出狱后成为一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
此次特殊的视频会见结束后,民警也以此契机继续对陈某开展了教育,力争让其在亲情教育的感化下认罪悔罪,回归正途。
与此同时,北新泾监狱也将聚焦教育改造罪犯中心任务,用心用情开展罪犯的教育矫治工作,确保监狱各项工作稳定、有序。
编辑:郭 伟
供稿:北新泾监狱 姜 舟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