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

五载奋进,全省妇女事业硕果盈枝;共赴盛会,以饱满的热情阔步向前。为迎接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推出“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专栏,生动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妇联工作的成效,以及广东妇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风采,团结引领全省妇女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东莞石碣镇水南村活化利用旧建筑,培育“庭院+美食”“庭院+文创”等巾帼特色产业,打造巾帼致富一条街,助力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佛山南海西樵镇儒溪村打造水域特色乡村旅游路线,书院水街、祠堂、炮楼、民居等明清建筑沿河涌一字铺排,吸引游客徜徉探寻,掀起村民“回流”热潮;阳江阳春市合水镇茶河村打造集蚕桑种植、香云纱制作、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庭院——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构建“特色庭院+产业”“特色庭院+文旅”的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


这是我省“美丽庭院”建设涌现出的典型代表,也是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美丽庭院”建设行动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广东省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百千万工程”,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联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深入实施“美丽庭院”建设行动。目前,全省已建设市县镇村级“美丽庭院”20万户、“美丽庭院”村3500个。一个个“美丽庭院”正成为推动美丽经济、乡村治理、和谐家风、文化传承的有力抓手,汇聚成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巾帼力量。


党建引领高位推进

掀起庭院建设热潮

走进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家家户户青砖白墙的庭院外,绿树红花装点着整洁的村道,内有乾坤的庭院里,莲江古酱、柴火小笼包、巷子面馆、陶艺作坊……一个个特色小店让游客流连忘返,成为“美丽庭院”的“吸金石”。珠海市妇联争取市农业农村局支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将“美丽庭院”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把“创美庭院”项目纳入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近年来,两部门挖掘地域特色,按照“党建引领、四级联动、创建提升”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水乡、田园、古村、海岛”4大建设主题,撬动各级专项资金超3600万元,建成5条美丽乡村风貌带,以及覆盖全市的市区级示范村26个、示范庭院503户。

在粤北,云浮郁南县实施“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巾帼行动,以“千干助千村”为抓手推动全县超千名党员干部返乡建设“美丽庭院”,将特色种植产业优势融入“美丽庭院”建设,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群众种植无核黄皮、黑叶荔枝等特色经济树种4.4万株,实现以绿增景、靠绿增收。


在粤西,湛江市将“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大文旅开发、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引导妇女及家庭结合当地田园、海岛、古村等特色人文地理风貌,立足庭院发展民宿、农家乐、海洋生态旅游等庭院经济,促进特色文旅融合发展。


在粤东,汕头结合潮汕乡村民居密集特点,依托不同乡村空间构造,抓好庭院、巷道、联排空间这三种形式,打造美丽“类庭院”,点面结合带动“全域推进”。


近年来,省妇联积极推动“美丽庭院”纳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任务,并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推动建立党委领导、职能部门支持、妇联参与统筹的齐抓共管组织体系。在省妇联的指导下,各地坚持党建带妇建,按照“党建引领、五级联动、协同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农建设资金,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发动妇联力量,引导广大家庭,在全省掀起“美丽庭院”建设热潮。


上下联动聚力赋能

同心共建绿美乡村

“几年前,我们作为妇女干部,经常要进村入户,带动群众搞好卫生、整治环境。”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妇联主席李春梅感慨地说。松林村认真宣传落实 “以奖代补”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广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建成阳山县首个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

松林村的转变说明,“美丽庭院”建设的关键在于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近年来,各级妇联将“美丽庭院”与绿美广东、家风建设等多种活动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发出倡议、入户走访、以奖代补、举办活动、开展评比等多种宣传方式,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

近年来,省妇联多次举办骨干培训班和“美丽庭院”建设推进会,为各地市妇联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指导各地在《乡村美丽庭院建设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作现实可行的指引,为群众建设“美丽庭院”提供参考。联合相关部门上线“美丽庭院”小课堂,统筹园艺协会、科研院所、园林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挖掘具有美术功底、园林设计特长的热心公益人员,组建专家库、顾问团、导师团,通过加大宣传、专题培训、实地指导、送花入户等形式线上线下引导妇女群众和家庭利用“四旁”“五边”、从“一花一草”“一景一物”“一砖一瓦”入手,共同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处处成景”绿美庭院生动局面。2024年,全省共开展线下指导活动3500场次,惠及12万户家庭。


上线“美丽庭院”小课堂,为群众提供6类专业课程

各地各级妇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联动多方资源,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打造专家团队、融合旅游发展等多种方式,不断探索“美丽庭院”建设方式,推动“美丽庭院”从蓝图走向现实。

中山市妇联充分利用“凤凰鸣”基层宣讲品牌发出“美丽庭院”创建倡议,开展“美丽庭院”宣传活动 1000 多场,举办庭院美化、街巷美化等活动 3000 多次;肇庆妇联组织园艺师为家庭上花艺课、绿植培育课,指导家庭因地制宜对庭院进行景观设计和美化改造,至今已开展培训50多场;佛山市妇联发挥巾帼志愿者、妇女骨干、返乡人才、院校团队等作用,组建“庭院美化师”“巾帼助美团”等 240 支队伍服务“美丽庭院”建设,有力提升了“美丽庭院”美学水平和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培训学习、交流互动和不断实践,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妇女生力军”力量不断壮大。


佛山“美丽庭院”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开展动员和环境美化指导。


探索创新“美丽庭院+”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一排排崭新的特色民居次第排开,一个个房前屋后的小庭院内,蔬菜翠绿,鲜花娇艳,生机勃勃。一些村民利用美丽庭院打造“美丽经济”,三妹庭院、食味乡也、古井人家等农家菜馆年接待量可达3000人次,有效实现增收致富。


利用“美丽庭院”发展“美丽经济”, 赋能“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治理”,才能让“美丽庭院”真正扎根乡村,深入人心,行稳致远。在广东省妇联的指导下,各地妇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特色,推动一批“美丽庭院”升级成“美丽庭院+”,打造“美丽庭院+”矩阵,成为弘扬文明乡风、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的强大动力。

在“美丽庭院+经济”上,清远市妇联以民族风情、农耕文化、生态观光为切入点,扶持妇女发展农业种养殖、巾帼农家乐、乡村民宿、民族文化研学旅游、民族手工文创等“妇字号”产业;茂名市妇联指导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果树、“美丽庭院”、技术等资源入股,推动形成集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物流、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带、美丽乡村风貌带;梅州市妇联引导女农民大力发展梅州柚、嘉应茶等特色产业和新兴预制菜产业,打造一批“巾帼示范农家乐”“巾帼农村电商”等乡村特色品牌……近年来,在省妇联的鼓励下,各级妇联以“美丽庭院”为平台,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烘焙花艺等生产经营活动,带动6万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美丽庭院+文化”探索上,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充分挖掘侨村、蔡李佛武术文化特色等,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功夫小镇”。湛江硇洲岛黑石屿民宿结合本地海岛渔村社区文化推广生态旅行,在各部门的指导下,打造集中国鲎保护社区、潮间带生物博物馆、乡土学堂、海洋保护等于一体的美丽民宿。肇庆市妇联结合广宁县罗锅村实际,携手专业设计团队将其打造成具有历史和竹韵特色的“美丽庭院”示范村。在韶关市各级妇联指导下,珠玑镇灵潭村充分利用梅关古道和珠玑古巷的有利位置,探索出一条“美丽庭院+红色文化”的发展之路。


在“美丽庭院+乡村治理”上,在东莞市妇联的指导下,横沥镇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隔坑村为试点,创新打造“花卉超市”,村民们通过建设“美丽庭院”获得积分,可免费到“花卉超市”兑换所需商品。“花卉超市”不仅推动了“美丽庭院”建设热情,也丰富了“积分制”乡村治理方式,目前已在东莞全市推广。



如今,全省已形成 “美丽庭院+美丽经济”“美丽庭院+和谐家风”“美丽庭院+文化传承”“美丽庭院+乡村治理”的生动局面,为乡村经济、乡风文明、乡愁文化、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力。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省妇联发展部、新快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