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高新区引进万洋科技城,导入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按照“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聚焦本地产业企业需求,全力打造集科研仪器、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开放共享的开放式公共科研平台。
莞揭合作园效果图。
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效果图。
中诚智能科技产业平台项目一期效果图。
深国际粤东航空物流枢纽基地效果图。
新春伊始,揭阳圣路保鞋业有限公司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就已经“轰轰轰”地启动。“我们做外贸的订单比较多,”圣路保鞋业公司副厂长刘业和介绍道,“开年的3、4月份,很多供货商要拿货,所以年前年后都很忙,供不应求。”
起势定胜势,“开线”即中的。
回顾2024年,揭阳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过去两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3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两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收入3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三。2024年7月,揭阳高新区入选全国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榜,列第47位;10月入选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列第7位。
从高空俯瞰揭阳高新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这是揭阳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也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实干担当。
产业聚群成链 优势夯实
近年来,揭阳高新区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聚焦“3+6”重点产业集群,按照“抓龙头、铸平台、建集群”的思路,突出抓好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金属、纺织服装、模具、制鞋、五金、小家电等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高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2024年巴黎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取得跳水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跳水女子10米跳台金牌。与全红婵夺金一起被关注到的,还有她脚上的“丑鱼拖鞋”。
“一双拖鞋走遍天”,已经成为广东人的文化特征。实际上,揭阳正是“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作为揭阳塑料拖鞋的知名企业圣路保鞋业就在揭阳高新区,项目于2023年3月、2024年4月相继启动高标厂房建设、总部大楼升级改造和厂房升级改造工程,并于2024年12月完工投入生产。
据了解,2024年,揭阳高新区通过区领导班子成员挂钩企业制度和全员“企业联络员”制度,先后高效帮助国鑫、圣路保等重点龙头企业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45个,有效地激发了民间投资,释放了土地效能。全年新增工业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5.94亿元,境内外企业纷纷看好揭阳高新区,投资活力持续激活,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高位高速增长态势。
高质量产业空间是产业发展的梧桐树和聚宝盆。揭阳高新区高度重视高质量产业空间建设,2024年春节过后即召开高质量产业空间建设会议,全面部署加快高质量产业空间建设,通过加快释放激活一批高质量产业空间,建设一批专业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研发、生产、办公场所,打造企业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平台载体,引领项目落地、产业集聚,着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园区。2024年以来,莞揭合作园、万洋科技众创城、临空智造园、揭阳科技创新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中诚民营“工改工”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平台全面加快建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空间建设多点开花,中小企业入园集聚成群、集群成链,形成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之势。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空间的基础上,揭阳高新区注重针对园区产业定位开展差异化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严把项目准入关,避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带动了八达电吹风、纬达斯节能灯、建伟科技园、蕉才科技小家电产业园等一批专业中小园区启动建设。同时,坚持只对招商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实行“一对一”供地,对中小企业不做碎片化供地,致力引导入驻各产业平台园区,实现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让“寸土”生“寸金”。2024年,全区31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96亿元、增长6.1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39%;12家规上新材料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73亿元、增长5.31%;17家规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8亿元、增长5.10%,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招商成果丰硕 量质齐升
“我们万洋在潮汕地区投资的8个项目中,揭阳高新区的项目是‘六个第一,六个最快’。最快拿地、最快开工、最快建设、最快招商、最快开园、最快交付投产。”揭阳(高新区)万洋科技城项目总经理盛敏祥对此十分骄傲。
2024年8月6日上午,揭阳高新区举行“万洋加速度,交付即投产”揭阳(高新)万洋科技城一期开园暨首批交付仪式,标志着揭阳高新区再添产业新名片,进一步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为揭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揭阳(高新)万洋科技众创城项目是揭阳高新区龙头项目之一,也是揭阳高新区首个高标准产业园区。其项目重点引进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等6大产业,规划打造为集生产制造、办公研发、科技展示、生产生活配套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制造业集聚平台。目前,该项目一期实现招商入驻企业50多家,完成招商超过90%,销售业绩列全国园区招商前三名。二期在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建设。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
在揭阳高新区招商一线,“一把手带头冲锋”已经成为常态。2024年以来,揭阳高新区聚焦揭阳市“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体系和高新区“2+1”特色产业,紧盯优势龙头企业,精心绘制“路线图”、制定“作战表”,精准出击、链式招引,共赴日本、北京、江苏、珠三角等地招商160多场次,洽谈对接企业240多场次,在全国各地促成一批符合揭阳高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推动深国际、穗恒运、万邦达、雅浚电脑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好项目、大项目签约落地,形成了“天天招商”“周周推进”“月月签约”“季季开工”的良好招商格局,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2024年,揭阳高新区共落实签约、开工、投产项目184个,总投资299.64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年财税贡献超5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较去年同比增长21.05%、63.86%。
为让更多优质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揭阳高新区以一套主动精准的招商组合拳,最大化地释放招商引资“生命线”效应,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坚持强化服务保障,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制,落实项目责任人“包线索跟进、包手续办理、包要素保障、包问题解决、包政策兑现”的“五包”工作机制,实行“周汇报、月调度、季督导、年考评”运转机制,掀起全员招商大热潮,不断彰显“高新热度”和“高新速度”。
项目加力提速 如火如荼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揭阳高新区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跟着项目干,全力以赴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拼项目,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推动,处处涌动着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速度与激情。
2024年,揭阳高新区10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7.31亿元,完成投资比例130.5%;园区首期配套设施3条道路建成通车,二期配套道路和总投资2.77亿元的临空片区园区基础设施、总投资4.76亿元的临港片区园区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启动实施;华能达、八达五金、建伟科创园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全面加快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
在揭阳高新区临空片区,揭阳高新区首个国有资本投资建设的高标准产业平台项目临空智造园,于2024年7月开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经过短短半年时间,已完成总工程量超过40%,8幢高标厂房全面封顶,一座全新工业综合体正拔地而起,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竣工投入运营。
2024年下半年来,16个在建项目建设捷报频传,6大项目先后拿地落户揭阳高新区,总投资达18.3亿元,总面积约350亩,各重点项目从拿地即开工到实施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展现了高新力度和高新速度,彰显了企业对揭阳高新区发展的信心。
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位于榕江新城片区,总投资约3.5亿元,用地面积约33.4亩,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主要围绕绿色石化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建设特种实验室、仪器分析中心、培训中心、科研楼、实验楼、人才大厦、综合商业楼等,打造东粤科技创新科研孵化基地。
揭阳科技创新园:项目位于榕江新城片区,总投资约2亿元,用地面积约32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要围绕科技企业培育成长、创新要素聚集、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供给、总部企业集聚“五项”重点任务,布局孵化中心、加速器、研发大楼、科创大厦等内容,致力打造成为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大厦-科技创新产业园”全链条培育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高地。
莞揭科智园:项目位于临空片区,总投资约4.34亿元,用地面积约86亩,建筑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建设产业用房(通用厂房)7栋、宿舍用房2栋、研发用房1栋,将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轻工消费品产业及现代物流产业。
科创赋能增效 蓄势而起
走进揭阳高新区的智能工厂广东日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宽敞生产车间里,同时在岗的技工师傅不到35人,地面上AGV无人搬运小车来回穿梭“忙活”着。这个全流程智能5G数字工厂,形成“5G+智慧物流、园区、生产”三大应用场景,让工厂拥有了“智慧大脑”“全能管家”和“车间跑腿”,全链能效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诸如此类的创新在揭阳高新区不胜枚举。
一串数据亮眼:目前,揭阳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新型研发机构6家以及“两站一基地”22家(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工作站20家)……这些平台建设为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当前,在绿色石化、海工装备两大支柱产业积聚成势,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的全市大格局下,揭阳高新区正以“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和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倍增、创新平台打造、创新要素集聚、知识产权强区、产业赋能提升科技创新“五大行动”,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让科创种子落地生“金”。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并非易事。为有效加强科创支持,破解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需求和瓶颈问题,揭阳高新区引进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按照“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聚焦本地产业企业需求,以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为基础,整合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云南正邦超高压(3000kg)小试一中试实验平台等高端研发平台创新资源,全力打造集科研仪器、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开放共享的开放式公共科研平台。
目前,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已实现签约落地6个项目、2个项目投产出料,实现成果转化落地;揭阳国际氢能技术研究院完成展厅建设进入实体运作,总投资3.5亿元的揭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投资2亿元的揭阳科技创新园相继拿地建设。同时,总占地约4500亩的高端新材料产业园启动产业规划编制及土地组卷报批工作,高能级科创平台实现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三院两园”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新格局,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围绕揭阳绿色石化产业,积极对接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领军等强优企业,着力加快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加快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正邦科技有限公司超高压聚合平台研发中心、上市企业北京万邦达TPE高端合成革项目签约落地,新兴产业业态进一步丰富,新质生产力平台再添重要成果。
战鼓催征马蹄疾,扬帆奋进正当时。揭阳高新区将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线方向,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向“高”而攀,向“新”而行,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让产业发展更有“厚度”、让项目建设更有“速度”、让招商引资更有“力度”,全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制版:董淑云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