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新年开工首日,泰兴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葛亚明一行人就乘船来到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巡岛”。这个位于长江水生旗舰物种保护带的小岛,是全省首批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试点,主要作用是在长江干流保护和恢复原生境岛屿,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营造适宜生物生存的生态空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跟随葛亚明上岛后看到,这里除了供进出的道路和覆盖全岛的智能化生物多样性观测设备以外,没有其他人工设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生态原貌。漫步岛上,空气清新,虽然草木尚未转绿,但成群的鸟儿掠江而飞,来此栖息过冬,时不时还有野生小动物跑来跑去……
“生态岛试验区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指像岛一样的区域,可以是具象的天然岛屿,也可以是具备一定生态完整性的自然地理单元,如河口、山体、湖泊等。”葛亚明一边仔细查看岛上生态,一边告诉记者,“天星洲是一座自然形成的长江湿地洲岛,对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目前岛上已经栽插天然林410公顷,同时增加了灌溉设施和人工水塘,为动植物物种生存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天一路看下来,岛上的各项指标正常。”
乘船回到岸上,记者又跟随葛亚明马不停蹄地来到不远处的“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这里是泰州开展长江大保护的“智慧大脑”,在这里,和天星洲相关的数据和肉眼难以发现的情况,都能被快速“捕捉”。
“沿我们设定路线,无人机出动,巡查天星洲情况。”平台工作人员周瑞紧盯着大屏幕上无人机传回的天星洲全景实时画面,“‘智慧大脑’反馈的数据显示,天星洲情况良好。”
“长江大保护并非某个部门某个阶段的工作,我们会联合各单位对天星洲进行定期‘体检’,了解这里的状况并进行改进,对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的建设,也是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泰兴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黄卫东介绍,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部署了五大类工程6项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73亿元,正推动江豚保护小区、水鸟保护小区、虎凤蝶保护小区、古银杏保护小区等一批物种保护项目。
“今年,我们将在长江沿岸高标准布点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专题设立江豚观测站,利用水下声呐智能监测系统及船舶,及时捕捉江豚踪迹,并在江心洲及长江岸线设置监测样地,利用AI系统识别本地鸟类及昆虫、兽类种群等,同时在天星洲补栽水生植物和耐湿树种,在岛上陆地布设鸟类投食器,配套浆果类植物,为鸟类栖息提供必要的食物链。”黄卫东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吴琼 文/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