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路上的古丽(右)。
肤色黝黑,一看就是长时间受高原紫外线照射;脸上有皴痕,是崇山峻岭间凛冽寒风的印记;厚厚的雷锋帽、迷彩的护边服、敦实的登山靴略显笨拙、臃肿,更无处可寻新疆姑娘惯有的婀娜——说实话,如果不是和古丽克孜·吐尔洪(以下称“古丽”)手牵手走了一趟巡逻路,听她讲那么多,根本想象不出,这是一位出生成长在城市的“90后”姑娘。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破城子边境检查站辖区内的护边员,古丽日常的执勤任务,是沿着木扎尔特河谷十几公里的山路进行巡逻。十几公里,听起来并不很远,但仅靠一双脚,每次几个小时,在6995米汗腾格里峰脚下高海拔的苦寒之地日复一日走下来,着实不易。
“姐姐,当心!”记者因感慨分了神,一个趔趄险些跌倒,瞬间感受到古丽手上更加用了力。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粗粝的手掌传递出温暖和安全感。
古丽负责的这段巡逻路线河谷很深,三九天的冰面格外寒滑;两侧的大石头犬牙交错,没有一方平坦之地。尽管手始终被古丽紧紧牵攥着,但深一脚浅一脚、上蹬下滑地行走了三四公里,记者明显有了体力不支的感觉。但古丽依然微笑着,每一步迈出去都格外坚实——工作3年多来,她已经用脚勘测出河边哪一块石头会松动、哪一片冰面有危险。
“古丽,你巡逻时遇到过突发情况吗?害怕过吗?”记者好奇地问。
“没有,安全得很!”古丽笑起来,思考了一下又说,“遇到过不熟悉的人,就查验他们的身份,及时向边境检查站报告。也见过狼,离得很近,被男护边员吓跑了!”
漫长的边境巡逻路上,古丽有时与其他护边员同行,有时与破城子边境检查站的民警同行。但陪伴她更多的,是高山雪地、河谷碎石,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野生动物。
但古丽说,她喜欢这里——春天山里有了野花会开心;遇到好看的石头会观察;路过那片“美得不得了”的万年冰川时会远远眺望。有时候,古丽还会边走边想念从小生活的阿克苏市区,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妈妈。她说,原来周末总与同学朋友们聚会,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热闹得很”。但嫁给护边员丈夫,并毅然跟随他走进深山当了护边员后,那样的生活就越来越远了。
“后悔了吗?”记者问。
“不后悔!”古丽很果断地说,当了护边员,才更明白保家卫国的意义所在,这是“羡慕(自豪)”的。城里长大的古丽,在当地护边员中普通话说得最好,经常主动担任“老师”,在执勤点教授其他护边员。由于日常少有人交流,遇到个别字词,她还是难以精准表达,比如,她会把“自豪”说成“羡慕”。
“你看,这是我儿子,两岁半了,漂亮不?”古丽突然站住脚,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儿子的照片。得到肯定后,她又开心地笑起来。他们一家三口日常就生活在执勤点,夫妻二人一个出去巡逻,另外一个看护孩子。古丽说,周围的雪山很高,到了冬天,阳光每天只能照射到执勤点一个半小时左右,她会趁这段时间把儿子带出门晒晒太阳。
古丽的丈夫会骑马巡逻,这让古丽很崇拜。但古丽也有自己的骄傲,她会开车丈夫却不会,家里那辆皮卡就是古丽的“专车”。休息时,她会开车去探望妈妈。“现在生活好了,有了车,远也不远了!”
临近春节,古丽依然坚守在岗位,一步一步地行走在巡逻路上。“你看,那边的山口过去,就是别的国家,这边是咱们自己。”她再一次说,“我们守在这里,保家卫国,多‘羡慕’!”
记者:李寅峰
文字编辑:牛忠磊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