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总第774

本期编辑:王璇卿 杨春雪

审核:喻琬淋 崔洛宾 王若桐

执行主编陈卓

*阅读今日日报,请关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微信公众号


图源:《印刷报》

印度《印刷报》2月3日报道,印俄正讨论两国支付系统RuPay-MIR交易事宜。印驻俄大使维奈·库马尔(VinayKumar)表示,印俄正积极推动RuPay-MIR接轨进行交易,“印俄政府间贸易、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合作委员会”(IRIGC-TEC)会议致力于创建合作框架,以便利两国游客支付,缓解西方制裁对俄金融系统的冲击。据悉,俄乌冲突爆发后,俄遭美西方多项制裁,Visa、万事达卡等服务暂停,这推动MIR使用量增加。然而,MIR支付系统当前尚未在印获使用许可。值得注意的是,印推广MIR系统或将面临美西方审查。此前,美财政部声明称,若外国金融机构加入俄建立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俄罗斯版SWIFT)将面临制裁。

NEWS


巴基斯坦总统扎达尔。图源:网络


NEWS


印度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与增长率。图源:网络

《南华早报》2月2日报道,中国快时尚品牌希音(Shein)被印封禁五年后,通过与信实零售(Reliance Retail)达成协议重返印市场。据悉,印信实零售平台已推出“希音印度快时尚”(Shein India Fast Fashion)应用,主要销售由印制造商生产的希音品牌服装,产品价格低至350卢比(约4美元)。印商工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称,信实零售完全控制希音在印的运营和数据,所有客户和应用程序数据都将存储在印境内,希音没有任何访问权限。2020年加勒万河谷争端后,莫迪政府封禁希音、TikTok等应用程序。据悉,希音初期将商品配送范围限于新德里、孟买等城市,未来将扩展至全国,其产品还将在信实的旗舰应用Ajio上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不涉及股权投资,信实将支付品牌使用许可费。分析指出,希音此次回归印市场反映印正逐步调整对中国品牌的相关政策。

NEWS


印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图源:《印刷报》

《印刷报》2月3日报道,因成本高昂、不符合印战略重点,印海军放弃此前“建造第三艘航母”的计划,仅专注建造第二艘国产航母维沙尔号(IAC-2)。此前,海军多次提出需要三艘航母以确保关键时刻至少有两艘可用,但政府认为航母成本过高,且在现代战争中易成为地方打击目标,主张优先发展潜艇力量。例如,印前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曾公开反对建造三艘航母的计划,称这些航母将在战争中变成“活靶子”。然而,海军方面2020年曾坚持推进建造第三艘航母,并认为印岸基空中作战受到射程限制,而航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海军消息人士曾表示,印将印度洋地区定义为包括整个印度洋沿岸的国家,从霍尔木兹海峡到留尼汪岛,从东非到澳大利亚,从龙目海峡到马六甲海峡。这片广袤的海域远远超出印本土战斗机的能力。当前,印本土战斗机只能勉强覆盖这片海域的20%。另据悉,消息人士透露,在建的第二艘国产航母预计将采用6.5万吨级CATOBAR系统(弹射辅助起飞与阻拦回收)和电力推进技术,建造周期约10-12年。对此,印政府还调整潜艇建造计划,将原计划的24艘常规潜艇改为18艘常规潜艇和6艘核动力潜艇。此举表明印海军战略正从航母主导转向更均衡的海上力量布局,以应对未来海上安全挑战。

NEWS


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走势。图源:网络。

《印度教徒报》、新德里电视台2月3日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加征关税举措影响外溢至印金融市场,引发印股市、汇市双双震荡。数据显示,印两大基准股指2月3日同步下跌,孟买证交所Sensex30指数收盘下挫319.22点,Nifty50指数走低121.10点。与此同时,印外汇市场也承压,印度卢比兑美元一度跌至87.29,最终以历史最低87.17收盘。值得注意的是,受海外投资外流影响,2024年10月初以来,印度卢比兑美元跌幅已近4%。分析人士指出,美关税政策给全球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在印国内市场疲软背景下,美元走强叠加资本外流将导致印度卢比持续承压。

NEWS


拉胡尔·甘地。图源:新德里电视台

《金融时报》、新德里电视台2月3日报道,印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在预算会议期间发表演讲,就“印度制造”“中印边境问题”等猛烈抨击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方面,拉胡尔表示,该计划已然失败。例如,虽然当前很多手机在印组装,但所有组件均来自中国,“每次使用手机或购买孟加拉国生产的衣服时,印度人都在向中国和孟加拉国交税”。中印边界问题方面,拉胡尔宣称中国已“占据”印超过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指责印军方与政府口径不一,指责“印度制造”失败直接导致“中国进入印领土”。拉胡尔他警告称,如果未来中印发生武装冲突,印还将使用中国制造的发动机、电池、光学设备。

NEWS


美向印发放H-1B签证数量及占比。图源:网络

《印度快报》2月3日发表题为《H-1B签证的悖论:印度不应视“人才外流”为成功》的评论认为,印对待H-1B签证的态度凸显该国战略短视问题。莫迪政府居然将向美输送人才视为巩固国家利益的手段,这充分暴露出印存在严重的发展模式、教育制度缺陷。本文作者鲁奇·古普塔(Ruchi Gupta)系印度未来基金会(Future of India Foundation)执行董事。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印缺乏连贯国家发展战略的问题日益凸显。莫迪政府对待H-1B签证的态度明显突出印战略真空。当前,莫迪政府极力争取美保留印技术移民的渠道,并称印裔美国人是印对外闪亮的名片。然而,这种叙事掩盖印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败,即政府忽视扩大国内就业机会、未能成功推动国内中产阶级崛起所需的改革和投资。

印技术工人移居海外凸显印两大问题:一是印竟然把人才流失视作“软实力输出”。数据显示,印移民占据全球H-1B签证份额的75%,每年数万名工程师、科学家流向硅谷。一方面,印耗费巨额公共资金培养的精英群体正通过印度理工学院(IIT)等国立教育体系批量输送至美国等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印技术移民创造的侨汇突破千亿美元,这恰恰说明印国内产业升级做得不好。依赖印海外移民的发展模式形成双重剥削:美企以最小成本获取现成高端人才,印纳税人承担教育成本却难以享受创新红利,移民群体更被迫以放弃政治权利的代价换取经济机遇。

二是印海外移民的虚假繁荣掩盖国内教育制度缺陷。莫迪政府大力宣传海外印裔CEO的成功,实际上掩盖本国教育制度问题:印将建立健全的教育和就业体系的责任外包,在优化国内就业环境方面逃避责任。当前,印缺乏治理稳定、监管透明、投资充足、法治良好的教育制度框架,这导致印错失关键转型机遇。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领域,印既未孕育出本土科技巨头,也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为此,印需要从根本上推进系统性转型: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基础设施范围、简化治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莫迪政府不应继续夸耀印海外移民的成功故事,而忽视优化培育这些精英成功所需的国内环境。只有使每个印度人都能在国内发挥其潜力,印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力更生”。

*阅读今日日报,请关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俞欣怡

本期审核: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