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389

阅读预计9分钟

作者 |普拉塔普·巴努·梅塔

编译 |胡可怡‍

编译审校 |刘星君

本期编辑 |俞欣怡

本期审核 |范家菀

编者按

“衡量大国地位的关键,在于国家在一系列核心领域的不可或缺性。”本文借由对服务贸易、商品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国防投入等关键指标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印度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未来技术赛道的缺位现状研究,深刻揭示出印度自我构建的“大国神话”与该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被边缘化的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印度深陷数字游戏、宣传噱头营造出的虚幻自豪感中,沉溺于“印裔血统政要”“海外印裔社群影响力”这类无关紧要的符号化荒诞叙事,却选择性无视本国在经济、军事等关乎国家战略的实质性领域缺乏“不可或缺性”的边缘化现实困境。本文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批判,更揭示了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认知陷阱:当民族主义叙事与真实国力产生错位,“存在即重要”的认知错位可能演变为阻碍改革的观念茧房。印度能否摆脱“体量自恋”,转而构建基于技术创新、产业深化的真实影响力体系,或将成为决定其能否避免沦为21世纪地缘政治“巨型配角”的关键所在。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印度仅因其庞大的体量就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在各类国际多边场合,印度影响力常被高调宣扬,其中印度自身领导人的发声尤为突出。然而,拨开宣传迷雾,深入审视当下全球政治格局,不难发现,印度实则正面临滑向边缘、沦为无足轻重角色的风险。长期以来,印度深陷自我营造的虚幻神话,如今正成为这一不实构想的受害者,难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应有的严肃对待。

在国际视野下,印度于多数国家认知中的地位实则相当有限,这一状况清晰可辨。印度长期沉溺于自我满足的发展叙事,致使其难以客观衡量自身在全球格局中的实际分量。

服务出口领域常被视作印度的优势板块,其增长速率引人关注,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在全球服务贸易体系中,印度所占份额仅为4.6%。印度的商品出口虽呈缓慢增长态势,但其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仍不足2%。2024年12月,印度新闻局高调宣称,自2000年起,印度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成功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试图借此彰显其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但从全球占比视角分析,印度在全球FDI中的占比仅接近2.5%,且呈持续下滑趋势。

此外,印度消费增长率低于3%,这使得全球出口商对印度市场的重视程度远不及预期。所谓因中国投资外流而赋予印度的发展契机,实际收效甚微。从份额占比来看,在美国推行产业回流政策之前,印度最多也仅能吸纳该部分外流投资的10%-15%。

在国际游客到访量的占比方面,印度仅维持在1.5%上下。其娱乐产业虽发展迅猛,即便将国内市场总量纳入考量,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亦不过5%,远称不上是软实力输出强国。

印度国防预算增长相对迟滞,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不足2%。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要求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开展大规模武器采购,然而,有关印度实际采购能力的相关表述存在严重夸大的情况。

印度拥有一批优秀人才,其科学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不过,在全球大多数关于科技创新前沿议题的研讨中,印度的影响力仍然极为有限。印度在制药以及部分低成本医疗创新领域发挥了一定重要作用,但就未来关键技术维度,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还是绿色能源领域,以各项通行标准衡量,印度均明显落后于全球前沿竞争的基本水准。

DeepSeek激发了印度对本土人工智能模型的探索热情,然而,印度在这场竞争中跻身前沿的成绩并不理想。评判大国地位的标准,并非发展进步程度,也不是那些被过度夸大意义的累计数据。衡量大国的关键,在于国家在一系列核心领域——服务贸易、制造业、技术创新、绿色能源转型、核能、国防技术、研发以及金融等——的不可或缺性。

毋庸置疑,以印度的国家规模,必然会涌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发展成果。但依据上述标准审视,印度在诸多关键领域的边缘化程度,着实令人诧异。

在政治层面,印度具备一定重要性,但若以历史眼光冷静审视,这种重要性并未随时间增长。当深入研读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档案资料、解密文件以及各类历史记录时,一个清晰认知便会浮现:印度的国际政治地位实际停滞不前。与大众惯常认知相悖,印度政治重要性的根源并非来自仍显局限的硬实力投射,而始终在于印度民主制度可能提供的道德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能够将国际外交中的常规议程,诸如二十国集团峰会、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等,塑造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一现象背后,是印度热衷于通过夸大实力彰显自身地位的外交政策体系在发挥作用,这一情形着实令人惊叹。但从国际社会的整体反应来看,世界对此并未给予特别关注。

从相对影响力角度分析,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群体中的地位已有所滑落。诚然,印度拥有一项显著优势,即能够与世界各国维持良好关系,无论是与俄罗斯、美国,还是以色列、伊朗,均能开展有效交往。然而,这种在世界体系中看似特殊的“特权”,也恰恰暴露了印度的弱势。在国际事务中,印度的地位尚未关键到足以使其他国家为其政策或行动产生强烈反应。

上述观点或许显得颇为尖锐。然而,若要直面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这种理性审视与警醒实属必要:印度在全球认知中的重要程度,远不及人们所设想的那般高。当下,印度对自身重要性的认知,并非基于本国在全球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严峻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过度宣传催生的结果,印度沉浸于自诩为“世界导师”(Vishwaguru)的不实之辞中。同时,这也与该国看待问题的惯用视角密切相关。

令人关注的是,印度设定目标时,往往采用一些看似亮眼的整数来界定,比如“累计吸引1万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或者“打造5万亿美元体量的经济体”等等。这些数据虽能成为吸睛的新闻标题,却难以反映实际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缺乏实质性意义。反观中国早期的政策文件,其设定目标的方式极具深意,诸如“占据全球出口四分之一”,在“全球关键技术领域占比达到X%”等,这些表述清晰展现出中国在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对提升相对实力的有力诉求,彰显的是切实战略影响力,而非单纯追求一个光鲜亮丽的庞大数字。

在一定程度上,印度受困于对印裔人士知名度的片面认知,错将其视为自身影响力的体现。事实上,过度关注印裔的海外知名度,恰恰暴露了印度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无足轻重与深层不安全感。

值得警惕的是,印度执政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势力,竟将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印裔美国政客,2024年11月13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提名加巴德担任国家情报总监)和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印裔美国政客,2024年11月30日,特朗普提名帕特尔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听证会,视作印度教自豪感、虔诚精神的彰显,进而认定其对印度具有重大意义。这本质上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荒诞之举,暴露出印度通过血缘纽带虚构自豪感的认知错位,对于切实思考印度在全球格局中的真实地位毫无助益且偏离核心。

印度为印度尼西亚总统具有印度血统而感到欣喜,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更应引起重视的是,中国在印度尼西亚对外贸易中占据四分之一份额。印裔人口的存在本身,不应成为衡量印度重要性的标准。

印度具备可观的发展潜力,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若不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审视自身,并清醒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与国际视野下实际重要性之间的差距,就难以洞察印度在全球格局中所面临的边缘化风险。

对于心怀赤诚的爱国人士而言,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实际影响力远不及预期,这一现状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事实。

作者简介:普拉塔普·巴努·梅塔(Pratap Bhanu Mehta),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劳伦斯·洛克菲勒杰出教学客座教授。

本文编译自 《印度快报》文章2025年2月1日文章, 原标题为Pratap Bhanu Mehta writes: India’s delusion of relevance, 原文链接: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opinion/columns/pratap-bhanu-mehta-writes-indias-delusion-of-relevance-9810515/

本期编辑:俞欣怡

本期审核: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