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国庆,今年55岁,出生在北方一个小县城。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国企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如今已经退休,每个月有六千多的退休金。
妻子王芳比我小三岁,是个小学老师,工作稳定,性格温和。
我们有一个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
我父母去世得早,家里就我和弟弟张国华两个孩子。
弟弟比我小五岁,年轻时没考上大学,后来跟着亲戚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可以。
弟媳刘梅是个精明的人,虽然性格强势,但对家里算是尽心尽力。
他们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侄子张扬,今年刚参加完高考,考上了985大学。
张扬能考上985大学,我和妻子都替他高兴。
他的成绩并不是一直都很好,当初弟弟家生意失败,经济状况一落千丈,侄子也跟着受影响,学习成绩大幅下滑。
那时候,我看着可怜,主动提出让他搬到我家住,方便上学,也能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六年。
六年前,张扬刚上初中,弟弟的生意失败后,家里经济状况大不如从前。弟媳刘梅一直抱怨生活艰难,甚至一度想让张扬直接去技校学一门手艺,将来早点赚钱养家。我听了心里不忍,毕竟孩子还小,怎么能这么早就放弃学业?
于是,我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让侄子搬过来住。我们家离他学校近,学习环境也更好,吃住都不用他家操心,我们来负担。弟弟当时有点犹豫,但弟媳却一口答应,看得出来,她是巴不得能少一个负担。
刚开始的日子,张扬有些拘谨,吃饭也小心翼翼,连用水都不敢放开用。
我和妻子看着心疼,便尽量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妻子每天给他做可口的饭菜,我则负责辅导他的功课,遇到假期,还会带他去书店买书,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渐渐地,张扬变得开朗了,成绩也开始稳步提升。到了高中,他更是拼命学习,最终考上了985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对我和妻子连连道谢。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张扬考上大学后,我和妻子商量着,房子太大,我们年纪也大了,打算卖掉这套房子,换个小一点的,剩下的钱留着养老。虽然退休金够用,但毕竟以后会有各种开销,多点积蓄总是好的。
我们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弟弟一家,没想到弟媳刘梅反应特别大。
“哥,这房子不能卖啊!张扬以后还要回来住呢!”
“他不是已经考上大学了吗?以后工作了,自己租房或者买房就行,这房子对我们来说太大了。”我耐心解释。
“可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儿子以后结婚怎么办?”刘梅突然提高了声音。
我一愣:“结婚?这房子是我们的,你们家结婚跟我们的房子有什么关系?”
“这六年张扬都住在你们家,他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你们要是卖了,他以后回来住哪?再说了,房价一直涨,你们卖了,我们家以后还怎么买得起?”
我听得有些不舒服了:“你们家?这房子是我和王芳的,我们想卖就卖,跟你们没关系吧?”
弟弟在一旁低着头不吭声,显然是不想掺和进来。而刘梅却更加理直气壮:“哥,你们又没女儿,儿子也不在本地住,这房子以后还能留给谁?既然张扬在这住了六年,那就是半个家,等他结婚了,这里正好可以当婚房。”
我被她的逻辑气笑了:“当初让他住过来,是为了让他安心读书,不是为了给你们留房子的。”
刘梅却不依不饶:“反正这房子你们现在也不急着卖,不如先留着,等张扬大学毕业了再说。”
这话让我彻底寒了心。六年,我们把侄子当亲儿子一样照顾,结果在她眼里,这房子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婚房”了。
从那天起,家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弟弟依旧沉默寡言,但我能感觉到,他是默认了弟媳的想法。
张扬倒是一直很懂事,知道我们的难处,也没说什么。
只是私下里跟我说:“伯父伯母,你们想卖就卖吧,我以后自己奋斗,不会占你们的便宜。”
这孩子是真懂事,可惜,他的母亲却并不这样想。
后来,刘梅甚至直接去找了我儿子,试图让他劝我们留下房子。儿子打电话过来,语气里带着无奈:“爸,弟媳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这房子是你们的,你们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谁也没资格干涉。”
我叹了口气:“她就是觉得我们只有你一个儿子,房子早晚是张扬的,所以才这么理直气壮。”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说:“爸,房子你们自己决定,我支持你们。”
我和妻子认真商量后,决定还是卖房。我们岁数大了,不想再卷入这些纠纷,房子换小一点,生活也能更轻松。
我们把这个决定再次告诉弟弟一家,果然,刘梅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哥,你们真要这么绝情?”
“不是绝情,是这房子本来就不是张扬的。”我语气坚定,“我们已经尽力帮他了,他以后要靠自己。”
刘梅还想说什么,但张扬突然开口:“妈,别说了。这些年伯父伯母已经帮了我太多,我不能再占他们的便宜。以后我会靠自己,房子的事,别再提了。”
他的话,让刘梅彻底哑口无言。
最终,我们成功卖掉了房子,换了一套更小的公寓,生活依旧安稳。而张扬,也带着我们的祝福,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
有时候,善意是有限度的,亲情也需要边界。我们能帮侄子到这个地步,已经问心无愧。至于那些不知足的人,他们的贪婪,与我们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