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长河,今年七十二岁,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
年轻时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后来靠着勤奋和运气进了一家国企做工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六十岁正式退休。
退休后,每月退休金五千多,算不上富裕,但也能过得去。
我和老伴赵桂兰结婚早,二十岁就成了家,生了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李明,老二是女儿李雪。
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家也不例外。
虽然我心里知道女儿也是亲骨肉,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确实对儿子更倾斜了一些。
老伴五十五岁那年查出恶性肿瘤,没熬过两年就走了。
她走后,我心里空落落的,幸好儿子李明和儿媳吴芳把我接到了他们家住。
那年,孙子李浩才两岁,正是最闹腾的时候,我搬过去后,成了家里的“保姆”,接送孙子、做饭、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
这么一住,就是二十四年。
(一)我的晚年生活
住在儿子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反倒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房子是儿子和儿媳结婚时买的,三室一厅,虽然不算大,但住得很舒适。
我有自己的一间屋子,虽然不大,但放着我的书、我的老照片,还有老伴留下的一些遗物。
我知道,住在儿子家,自己必须有点用处,不能让儿媳妇嫌弃。于是,从小孙子李浩开始上幼儿园,我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早晨六点起床做早餐,送孙子上学,白天收拾屋子、买菜,晚上做饭,周末还带孙子出去玩。
吴芳是个挺能干的女人,银行上班,收入不错,但性格强势,家里大小事务基本都是她说了算。
她对我算不上特别亲近,但也没有刻意疏远,逢年过节会给我买衣服,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
我心里明白,她更看重的是我在家里能帮上忙,而不是把我当成真正的家人。
但这些我都不计较,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我在这个家里,有人说话,有人依靠,就已经很满足了。
(二)孙子的成长
李浩是我带大的,从他咿呀学语,到后来上小学、初中,高中,再到考上大学,我见证了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他小时候特别黏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爷爷!”然后扑到我怀里,跟我讲学校里的趣事。
他上高中后,学业变重,陪我的时间少了,但有时还是会坐在我房间里,跟我聊人生、聊未来。他说:“爷爷,我以后一定要赚大钱,让你住大房子。”我笑着摆手:“爷爷年纪大了,哪里还需要什么大房子?”
今年春节前,他带了个女孩回来,说是女朋友,准备明年结婚。女孩是南方人,家里条件不错,父母已经在市里给她买了一套婚房,但李浩不想住岳父母买的房子,觉得这样没面子,自己也想买一套。
可是,房价那么贵,李浩工作才两年,存款有限,吴芳也没什么积蓄,李明的工资更是勉强够家用。看着他们一家人愁眉苦脸地讨论房子的事情,我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
(三)那张银行卡
腊月二十五,李浩带着女朋友去看房了,吴芳和李明坐在客厅里商量首付的事情。我从房间里拿出了一张银行卡,递到吴芳手里,说:“这里面有点钱,给浩浩买房吧。”
吴芳愣了一下,迟疑地接过卡,问:“爸,这里面有多少钱?”
我笑了笑,说:“你自己看看吧。”
她拿起手机查了一下余额,看到屏幕上的数字后,眼圈瞬间红了。
“爸……这里有三十万?”她声音有些颤抖。
“嗯。”我点点头,“这些年,我的退休金没怎么花,平时你们买菜、交水电,我都没掏过钱。这些钱存了二十多年,本来也没什么用,就给浩浩吧。”
吴芳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
她哽咽着说:“爸,这些年,你在家里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们却一直觉得你只是个住在这里的老人,从来没想过你的感受。
你每天忙家务,照顾浩浩,我们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你的付出,甚至连你的积蓄都没关心过……”
她擦了擦眼泪,郑重地把卡推回给我,说:“爸,这钱我们不能要。浩浩买房是他的事情,我们不能让您拿出养老钱。”
我看着她,轻轻叹了口气:“你们都还年轻,有赚钱的能力,可我呢?我老了,钱再多,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义。我只是希望,浩浩能住上自己喜欢的房子,别为了钱发愁。”
吴芳低头沉思了很久,最后轻轻点头:“爸,我明白了。这钱,我会让浩浩记住,是您给的。”
(四)我在这个家的位置
从那天起,我感觉吴芳对我的态度变了。她开始主动关心我,吃饭时会多给我夹菜,晚上会问我冷不冷,还会跟我聊一些家里的事情。
李浩知道这笔钱后,跑到我房间里,抱着我,眼圈红红的:“爷爷,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您。”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背,心里暖暖的。
住在儿子家二十四年,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他们真正的家人。我以为,我只是一个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的老人,终有一天,他们会觉得我多余,嫌弃我老去、麻烦。
可直到那张银行卡递出去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在这个家里,早已不可或缺。
我不是一个外人,我是他们的父亲,是浩浩的爷爷,是这个家的长辈。
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这一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