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代草书,世人往往最先想到张旭、怀素两位“草圣”,至于其他人就成了他们的“陪衬”。张、怀名气虽大、水平虽高,但他们的字并不适合初学者,这是两个原因导致的。其一是他们传世真迹太少,几乎每一件都存在争议;其二狂草对于书法小白来讲难度太大,非常难上手。
相比于张旭、怀素,后来的书法家们更青睐于另一位草书大师,他的水平不输于“草圣”,也被誉为书法史上第一位“自学成才”的草书高手,此人就是孙过庭。他生于贫苦人家,因一手好字得到皇家赏识,从而“逆天改命”,武则天甚至将他的作品当成“国礼”赠送外邦。
孙过庭传世作品虽然也不多,但好在几乎都是墨迹,且真品无疑。另外,他多创作章草、行草作品,这对于初学草书者而言非常“友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取法乎上这三大要求孙过庭的字都满足了。
学界认为,孙过庭的草书水平最高的并不是《书谱》,因为这件作品“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存在用笔的雷同单调、气韵呆板俗媚的问题。相比于它,另一件作品《佛遗教经》才真正显出了孙过庭的本领,字字精妙绝伦,令人眼前一亮。
此作是孙过庭人生最后几年的作品,用笔成熟老辣,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论是笔法的丰富性还是气韵的潇洒自然,都超唐入晋,不仅不输于张、怀,甚至能与“二王”一较高下了。
《佛遗教经》是唐代中期为数不多的草书真迹,原本递藏有序,后来流入日本,被该国皇室保存至今,从不外借展览。如果我们想学到正统的草书笔法,尤其是得到晋唐真传,那么这部作品便是上选,正如米芾所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孙过庭此作将索靖、皇象、王羲之诸家笔法融合,顺锋起笔,入纸后稍加蓄力,再调锋、行笔,中锋为主,笔画遒劲爽逸,干脆利落,起承转合之间尽是变化,起笔轻盈,行笔扎实,收笔干脆,转折处圆笔为主,如“折钗股”,绞转灵活,衔接到位。
《佛遗教经》结字欹侧多姿,俯仰得宜,既有横势,也有纵势,笔画向右上方倾斜,平和中营造险绝。左右结构的字能看出高低对比,上下字之间有收放、疏密关系,动静结合。用墨均匀,章法肃整。
纵览全卷,法度严谨,用笔细腻,气韵华美而不失庄严,字数也多,因此非常适合作为“日课”练习。如果能把这部作品临摹通透,草书这一关也就过了。
而今,我们将孙过庭《佛遗教经》全卷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