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2月5日电(记者喻珮)戴上VR眼镜,一处坐落在深山中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跟随住持僧人“清宝”一起踏上高耸陡峭的百级台阶,走过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这是中国建筑科技馆正在展出的“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中的虚拟场景。该展览于春节期间亮相武汉,吸引大批观众参观。


  春节期间,观众在展览中沉浸式欣赏宋代建筑壁画。新华社发 张璨龙 摄

  位于山西晋城的高平开化寺,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是国内仅存的北宋时期佛教殿堂壁画的完整遗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化寺大雄宝殿内保存有北宋年间绘制的壁画88余平方米,画中人物众多、细节精彩,绘制技法细腻高超,被誉为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

  2004年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陆续对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开展详细勘察、数字化测绘等,致力于让绚丽的彩画“活起来”、沉睡的国宝“走出去”。本次展览内容基于20余年相关研究成果,全景展示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建筑与壁画,将古代艺术瑰宝以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呈现,带领观众沉浸式领略大宋风华。


  展览中展示的高平开化寺大殿微缩模型。新华社发

  展览通过应用图像、多媒体、场景复原、VR漫游、裸眼3D及古建缩尺模型等展陈形式,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步入展厅,观众宛若置身于宋代热闹的市井街巷,感受花铺、肉铺、酒铺里的人间烟火,了解宋人的头饰、服饰、发髻、叉手礼、簪花礼俗,以及当时先进的农耕器具、手工纺织机械和繁多的宋代建筑形制等。

  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说,宋人的世间百态、城乡风貌通过学术研究抽丝剥茧,得以穿越历史的尘埃,在新的艺术领域焕发新生。


  展览复原的壁画中的宋代花铺场景。新华社发

  “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引领大众喜爱、守护文物‘活化石’,让更多历史建筑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中国建筑科技馆执行馆长张祖礼说,本次展览融合了多家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技术领域机构的资源和智慧,为建筑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