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朝之后,世人默认书法界走入下坡路,因此现代学者,极少关注元明清的书法,尤其是元朝,乃是少数民族统领,对于汉族文化的了解不深,书法更是不用说,看似简易的笔画,内涵无限奥义,真正悟透、掌握深层意韵的人罕见,当时的高手寥寥无几,后世所认可的,似乎只有赵孟頫一人。


实际上,元朝有位“大帅哥”写的草书,令赵孟頫自愧不如,此人就是鲜于枢,鲜于枢极具北方人的豪爽气魄,因蓄有浓重胡须,时人称其“髯公”,他创作书法的气象,也受到性格影响,善写草书,用中锋回腕书写,强调字体的筋骨之力,笔势畅达舒展、飞动骏健,十分精彩绝伦。


柳贯曾记载:“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陈绎也写道:“今代惟鲜于郎中(指鲜于枢)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由此可见,鲜于枢用笔之奇崛,由自然万象取法,笔笔随心意而走。


当然鲜于枢的作字豪爽,并非随意乱写,而是具有几分“张怀”的笔意,线条变化出规入矩,根基极为扎实,据史料记载,他自困西湖30年,日日钻研古人技法,临习王羲之、怀素等名家,以及李北海《岳麓寺碑》等,学习古人技法和意韵,集合“雄秀”2种风格,最终练就一手醇和、精到的草法。


可惜鲜于枢传世法帖稀少,最出名的就是《石鼓歌》,此作内容乃是韩愈所写,他一生抄写多遍,有诸多版本存世,2004年北京瀚海拍卖会,其中一幅达成4620万的成交价,还有一幅写于大德五年,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拍卖版本的技法更加精妙。


鲜于枢《困学斋杂录》里面,记载着苏沧浪对于执笔的理解,内容曰:“草书把笔,离纸三寸,取其纸宽,掌平虚,腕尖圆转,则飘纵之体自绝出耳”,鲜于枢贯彻这一技法,始终用腕力运笔,其实古代的顶级名家,皆以腕力运笔,让筋骨气力深入纸背,扩大视野范围,纵观全卷布局,合理安排节奏。


鲜于枢运笔时便是如此,所以观察其字,虽无“张怀”的诡谲狂肆,但是奇骏磅礴气势,由内向外发散,非常耐得住品析,无愧于赵孟頫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当然也有人对于鲜于枢的草书,抱有批判态度,王世桢曾云:“余见其行草,往往以骨力胜,而乏姿态,略如其人,以故声称渐不敌赵吴兴。


您对鲜于枢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