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5日讯 日前,走进烟台高新区,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从实验室里的潜心钻研,到生产线上的智能升级,再到产业园区内的协同创新,一幅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技创新平台集聚 释放强劲磁吸“热效应”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烟台高新区拥有全市唯一的先进药物递释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海工装备领域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024年实现省重点实验室零突破,“现代数字渔业实验室”和“航空航天装备高性能特种合金智造与应用实验室”获批筹建,初步形成了高新特色、支撑产业、梯次衔接的“3131”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
“我们已经启动策划了4个重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3项重大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引育和培养了10余名高端技术人才和科技骨干,孵化2家科技型企业,为海洋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及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相关负责人介绍。
企业创新主体发展 点燃高速发展“强引擎”
烟台高新区始终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烟台高新区共有国家孵化器5家,占全市1/2,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谋划建设了IVD产业园、空天信息港等一批专业加速器项目,创业孵化承载功能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目前,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二,高企数量占市场主体的比例全市第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我们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以上用于研发,目前已拥有专利100多项,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烟台高新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自豪地说。
产业创新生态优化 厚植科技人文“肥沃土”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的“阳光雨露”。烟台高新区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培育产业的浓厚氛围。区内规上高产产值占比三年内稳步提升,稳居全市前列。聚焦“深海深空”领域,推进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储备培育未来产业。高新区持续注重全民科学素养,举办科普讲解大赛,全区科普教育基地达到8家,科技文化氛围浓厚。曾三次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去年,烟台高新区入选国家级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是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与高校合作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基地的国家级高新区。”烟台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高质量启动工信部‘百园百校万企’的联合行动,发动园区企业发布技术需求榜单11项,揭榜4项,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如今的烟台高新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新的一年,烟台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闪电新闻记者 于蓓佳 通讯员 杨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