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冬天,南京城在战争和炮火的蔓延下,十分凄凉。

此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有生力量在解放军的进攻下逐渐被消耗殆尽,全国人民都在渴望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就像渴望春天的到来一样。



正如诗人雪莱所说的那样:“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解放,胜利伴随着春天一起到来,生机勃勃的景象出现在了每一位百姓眼中。

但与全国人民一起等待春天和胜利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亚生却没有等到这一天,因为早在去年的冬天,他就被敌人用残忍的手段杀害。



穷且益坚,苦难少年不坠青云之志

刘亚生,1910年出生于河北河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刘亚生的到来无疑为这个家庭增添了几分开心快乐的氛围。

父亲对这个刚出世的孩子十分疼爱,虽然每天都要忙着干农活,但他总会时不时抽出空来陪着刘亚生玩闹。

然而,这样的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刘亚生六岁时,父亲便因为一场意外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幼的弟弟还有母亲。



而本该到了上学年龄的刘亚生却因为父亲这唯一劳动力的离开,导致其根本拿不出读书的学费,不得不留在家里和母亲相依为伴。

年龄稍大一点以后,为了补贴家用,刘亚生只得去地主家靠给地主放牛为生。每天清晨,当他把牛赶到山坡上时,总会跑到村里的学堂里看其他学生上课。

他趴在学堂窗户外,安静地听着教书先生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一开始,教书先生对于刘亚生这种不交钱却想白听课的行为十分反感,每当看到他趴在窗外偷听时,总会想方设法将其赶走,然而时间久了,刘亚生好学勤奋的精神便深深吸引住了他。



教书先生不但不会阻止刘亚生听课,有时当学堂里的学生请假没来时,他也总会邀请其进入教室坐在课桌前认真听课。慢慢地,教书先生索性就直接收刘亚生为学生,亲自指导他的课程。

在教书先生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刘亚生离开了地主家,每天刻苦读书,他希望能够凭借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以此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家人。

1928年9月,刘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保定第二师范学院。为了不让教书先生和母亲失望,来到学校的刘亚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几乎全都是在教室度过的。



从小就没怎么正式读过书的他对这次学习机会十分珍惜,他疯狂阅读所有能找到的书,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侵略和武装渗透,国家主权一步步遭受威胁。

各地军阀为了扩大地盘不断发动战争,暗地里和各国列强沆瀣一气,以出卖国家利益的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



对于国内的平民大众,他们则采取疯狂剥削和镇压的手段,对于任何一个威胁其统治的活动展开全力打击。

1930年,刘亚生为了争取国家利益和百姓的幸福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这场学生运动最终失败,刘亚生也因此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在这场运动当中,刘亚生受到了深刻教育。



他清楚地认识到:如今要想拯救这个社会,仅仅靠改良的法子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别的办法才能为其带来光明。

1932年,带着为拯救国家安危的决心,刘亚生独身来到北平,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途径。

在此期间,他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并且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除此之外,他开始学习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对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36年,刘亚生身怀满腔爱国热情,和无数青年一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为自己找到一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之路兴奋不已,开始了自己一生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传奇经历。

心怀荣耀,革命之路勇往直前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二十八岁的刘亚生来到八路军120师第259旅,担任旅长王振的秘书。



初来乍到的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任何一丝抱怨。

对于组织和部队领导下达的任务,这位有着旺盛精力的年轻小将总能很好地完成。

而刘亚生也在革命道路上更加严格的要求和磨练自己,并且获得了迅速的成长。

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刘亚生为了获取敌军的情报,经常化身为普通的老百姓前往沦陷区执行任务。

作为旅长秘书,这项任务是不需要他去完成的,但刘亚生却主动找到旅长王振,向其申请主动去往沦陷区的要求:“旅长,你就让我去吧,我自小就在农村长大,最擅长的就是和农民交谈。我保证顺利完成任务。”



望着刘亚生坚定的眼神,王振深知无论如何也拒绝不了他的请求了,只好对其说道:“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等你回来。”

凭借灵活的头脑,来到沦陷区的刘亚生很快便融入到当地百姓当中。

从他们口中,刘亚生获得了许多关于日军行动的情报,通过当地党组织的安排,刘亚生将这些情报成功汇报给根据地,帮助部队更好地制定战略。



在一次前往地下组织汇报情报的路途上,刘亚生不幸和一个日军小队遇上。为首的小队长用疑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刘亚生,随后开口道:“你在这里干什么?”

面对日军队长的询问,刘亚生淡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对其说道:“太君,我刚刚看见几个人鬼鬼祟祟的像那边跑去了,看他们的样子像是八路。我本来正打算跟踪他们的,结果就碰见了你们。”

闻听此话的日军队长顿时大喜过望,他连忙对刘亚生说道:“你没看错吧,要真的是八路的话那等我抓到他们,长官一定会大大奖赏我的。”



刘亚生随即奉承道:“千真万确太君,我肯定不会看错的,这一带的八路总是经常出没,拿下他们就在今天。他们刚刚是从这个方向走了,我带你们去。”

在刘亚生的带领下,这支日本小队来到了八路军设下的包围圈里。望着眼前茂密的树丛,日军队长疑惑地向刘亚生问道:“你不是说八路向这边跑了嘛,他们人呢?”

刘亚生嘴里喃喃自语道:“我看到他们是在这边走的,怎么就突然消失了呢?太君,你快看那!”

日军队长被刘亚生这一嗓子吓了一跳,随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知什么时候,远处的丛林里出现了一大批八路军正从四面八方汇集。



日军队长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他本想收拾这个带路的男人,可等他转过身来,刘亚生早已消失地无影无踪。

几声枪响后,这支日军小队被八路军歼灭,刘亚生也在这时从八路军人群中走了出来。

望着眼前被击毙的日军,八路军队长向刘亚生投来了佩服的目光:“你这家伙,没想到年纪轻轻,本事却不一般。”

就这样,刘亚生不仅成功将情报传给了根据地的党组织,而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化险为夷。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日军在中原战场败局已定,开始逐步压缩阵型。

此时的刘亚生凭借出色的表现和能力,成为359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并且跟随以359旅为主组成的八路军第一游击队从延安出发开始南征。

南征途中,刘亚生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炸伤。部队的首长都劝他安心养伤,不要再跟随部队继续南下了。

然而刘亚生不顾自己的病体,坚持要和队伍共进退。并且,一路上他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病人的身份而有所顾虑,这样英勇无畏的个性令部队所有人都钦佩不已。

叛徒出卖,年轻战士英勇就义

1945年抗日战争最终结束,中国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刘亚生的身体因为长期奔波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症状况越来越严重。

1946年,在党组织的慎重考虑下,决定安排刘亚生去往陕甘宁边区治病休养。然而此时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刚刚稳定的中华大地再一次硝烟四起。

当时国民党统治着大部分的地区,并且派出特务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刘亚生想要去往陕甘宁根据地就必须经过危机四伏的国民党统治区。

经过商议,在同年年底,刘亚生决定和妻子何微化装成普通老百姓前往陕甘宁边区。



然而,正当刘亚生夫妻俩走到陕南黑山镇附近时,意外却发生了。他们走到城门口正准备进城时,一支国民党军队突然从城内跑了出来。

为首的长官对着正在搜查过往行人行李的士兵说道:“最近会有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从这经过,你们务必查仔细了,千万不要把他给我放跑。”

看着这样的情形,妻子何微首先紧张起来,她紧紧拉着刘亚生的胳膊。刘亚生拉着她的手,温柔地安慰道:“没事的,别担心。”

很快,刘亚生夫妻俩便走到搜查士兵面前。那位士兵和刘亚生一对视,便大声喊道:“长官,共产党在这里,他就是那位高级将领刘亚生。”



原来,眼前的这位士兵原先就是359旅游击队的一员,只不过后来因为忍受不了艰苦恶劣的环境,选择投靠了国民党一方。如今再看到刘亚生时,自然能够一眼认出他曾经的首长。

闻听此话的国民党长官顿时喜出望外,他激动地说:“快,把他们两人给我围起来!”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下,刘亚生自知再无逃走的可能,他第一时间将妻子推进了城内。

由于当时国民党军队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亚生的身上,丝毫没有注意到何微。最终,何微顺利进入城内,而刘亚生却被关进了监狱中受尽折磨。



为了让这位359旅政治部副主任服软,国民党可谓是软硬兼施采取了任何可以想到的办法。但一通审讯后,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而本就患病在身的刘亚生此刻早已面黄肌瘦,看着他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国民党突然有了一个好的办法。

他们将刘亚生带到了一幢豪华别墅中,不仅锦衣玉食地伺候着,而且还叫来专门的医生为其治病。



刘亚生心里也清楚国民党这样做的目的,面对他们的威逼和利诱,刘亚生不为所动。国民党找来那位曾经的359旅士兵,希望能够通过他说服刘亚生。

“只要你肯投降国民党或者把你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他们,金钱、名誉、地位、美女,这些全部都可以给你。”

尽管那位士兵不断劝说刘亚生,但这些国民党惯用的说辞,刘亚生嗤之以鼻。几次劝说无果后,刘亚生又被关进了监狱。



为了让其开口,国民党开始严刑逼供,直到把所有的酷刑都试了一遍,他们依旧没能得到想要的信息。

1948年,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面对死活不肯开口的刘亚生,他们彻底失去了耐心。

在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刻,国名党将刘亚生身上绑上巨石带到燕子矶,一声巨响后,刘亚生连人带石一起沉入了长江。



结语

直到临死的前一刻,刘亚生仍旧没有因为国民党的威胁而屈服,他这一生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忠于自己的理想信念。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对于刘亚生而言,为自己的理想和革命事业而牺牲是无憾的选择。



在各种诱惑面前,他始终将社会主义旗帜高高举起,永远不做出背叛党的事情,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由一个放牛少年成长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刘亚生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作为解放战争中被捕牺牲的最高将领,刘亚生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缚巨石沉入长江的英勇事迹将永远地载入史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