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进入东北

1945年12月14日子夜,北国冰城哈尔滨万籁俱寂,在日寇铁蹄下苦苦挣扎了整整14个年头人们,带着抗战胜利的惬意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东大直街178号的楼上却仍然灯火通明。13日下午才到达哈尔滨的中共东北局北满分局书记陈云,正在这里召开北满分局的第一次会议。

会议结束后,人们逐渐离开。陈云正准备休息,突然想起,行李还还放在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现道外桃花巷保障小学),没有带过来,便让秘书刘达马上去取。因为日本刚投降不久,八路军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哈尔滨,整个城市仍然由苏军管理着,大街上经常有苏军巡逻队进行盘查。所以,刚刚走到门边,正准备离开的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听见后便返回来说,我会说俄语,我去吧,说完,执意把正要出门的刘达推了回去,和陈云的一名警卫员一起出门走了。

卢冬生二人很顺利地取出陈云的行李后,立即驾着马车往回赶。没想到,却被几名着苏军服装的人截住了。卢冬生以为是遇到了设卡盘查的苏联军队,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车停了下来。没想到,这是几名趁着夜深人静出来拦路抢劫的苏军中的败类。他们要抢走车上的行李。卢冬生拿出苏联红军军官证给苏联士兵看了后,就用流利的俄语对两名苏军士兵进行批评。这几个人自知闯了大祸,为了逃避处罚,便心生诡计,谎称"首长"就在前面,提出把卢冬生二人带去见首长。这两名歹徒押着卢冬生二人来到位于现在哈尔滨烟厂附近的一处下坡时,突然向卢冬生开了枪。陈云的警卫员眼疾手快,一个鱼跃动作就顺坡滚了下去,幸免于难,而卢冬生却被子弹射中了太阳穴,年仅38岁。



担任苏联红军军官的卢冬生



卢冬生塑像

卢冬生牺牲后,由于苏联驻军领导也怕因为自己的失职而遭受处罚,便百般袒护、推诿,终于将这件事不了了之。陈云、刘达,以及卢冬生的老上司贺龙,好友陈赓等著名将领都愤慨不已,但从大局出发,也只能接受苏军的反馈结果。

卢冬生是我军早中期的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他的不幸遇难,是我军的重大损失。贺龙曾评价卢冬生说:"在那些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冬生同志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来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每一件光荣任务。他以一个工人出身的同志,依靠对革命的热情,在不断的学习和战斗当中,锻炼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坚强指挥员。"

在卢冬生的成长历程中,始终挥不掉两位"贵人"的影子,这就是陈赓和贺龙。陈赓把他引上了革命队伍,贺龙把他培养成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



120师师长贺龙

190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卢冬生幼年时家境十分贫寒,7岁的时候就被送到40多里地外的一户大地主去放牛。这家大地主,就是开国大将陈赓的家。

陈赓家是湖南省湘乡县有名的大地主。卢冬生来了后,思想开明,只比他大5岁的陈赓和他相处十分融洽,两人无话不谈。因此,在陈家的几年,卢冬生并没有过着人们所想象的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是在和陈赓的交往中,增加了很多的见识,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1917年,陈赓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后,便偾张着祖辈遗传下来的尚武的血脉,投奔了湘军,几经辗转,又考入了黄埔一期,成为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毕业后,他追随着孙中山,参加了平息商团叛乱和东征(此间,他救了蒋介石的命),然后,就被派到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和爆破技术。1927年2月,从苏联归来后,陈赓被派到驻扎在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特务营任营长。没想到,早在1925年就投入到衡阳唐生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的卢冬生,也随军北伐,来到了武汉。当年的"少东家"和"放牛娃"异地喜相逢,自是一番亲热不提。很快,卢冬生便来到特务营给陈赓当警卫员。



386旅旅长陈赓

此时,陈赓已是有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1927年8月,他带着卢冬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在退走潮汕地区途中,陈赓因左腿受到重伤掉了队。好在卢冬生始终不离不弃,几经周折,好不容易将陈赓送到了香港,又从香港辗转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

为了重新点燃革命的火种,同样辗转来到上海的贺龙和周逸群要回湘鄂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由于卢冬生机智勇敢,又熟悉两湖情况,中央决定派他护送周逸群、贺龙回湘西北。就要离开有着深厚情谊的陈赓了,卢冬生有些难过和依依不舍。陈赓说,从感情上说,我真不愿意你走。可要留你,我怕会耽误你。你跟着贺军长、逸群去闯吧。只要咱俩不翘辫子,还会有见面的一天。将来你要带兵,有机会,你要争取补习文化,上上学。尤其要锻炼说话,口才是成大事必备的条件。这也算是我临别对你说的话。1927年12月7日,经陈赓及其妻子王根英介绍,卢冬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卢冬生便在他的第二个"贵人"贺龙身边不断成长进步。

卢冬生没有上过学,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悟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加上天生聪明,很快就在红二方面军脱颖而出。卢冬生从担任负责与中央联络的交通员到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1933年担任湘鄂西独立师政治委员、师长,成为我军高级指挥员,只用了短短五年间,而且,卢冬生这时才24岁。



苏军在哈尔滨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卢冬生被任命为老首长贺龙任师长的120师358旅旅长,和"少东家"陈赓"平起平坐"了。此时,陈赓是129师386旅旅长。当时,八路军统共只有6个旅,在6位首任旅长中,除了卢冬生和1954年自杀的343旅旅长陈光外,1955年评衔时,陈赓和344旅旅长徐海东两人是大将,359旅旅长陈伯钧、385旅旅长王宏坤为上将,就连下属的团级干部中,王震、宋时轮、贺炳炎、彭绍辉等人,也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虽然卢冬生被任命为358旅旅长不久,就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没有实际到任,但他的继任者张宗逊,也被评为上将,可以想象,如果卢冬生能参加1955年评衔的话,极有可能被评为上将,甚至不排除大将的可能。

为什么卢冬生刚被任命为358旅旅长,还没上任就被调走呢?这还是与陈赓对他的帮助有关。长征到达陕北后,在富平驻扎期间。在上级的帮助下,红2军团全体官兵对这支部队所存在的军阀主义、游击主义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整训。作为师长,卢冬生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同时认为,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现象,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马克思主义修养不高所致。他想起了陈赓要他多读书的嘱托,便向上级提出,要求离开部队去学习一段时间,充充电。上级十分赞赏卢冬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想法,便派张宗逊接任他的三五八旅旅长职务,让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切接见了他,对他进行了鼓励。1938年2月,中共中央又派卢冬生、刘亚楼等人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41年9月,卢冬生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了,但因苏德战争爆发,他们只能滞留在苏联,一时不能回国,便被派到远东地区的苏军八十八旅工作。八十八旅虽然是苏军序列,却是由一部分进入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组成的,所以又叫"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1945年8月,随着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卢冬生和周保中一起回到了中国,先到长春,后到哈尔滨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

正当卢冬生准备大显身手时,没想却惨遭横祸。真是天妒英才。

号"重庆史者"专注国史二十年,竭诚为您揭示历史真相,展示历史画卷,陪你一起成长。敬请关注、转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