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雷克萨斯全球销量再创新高,达到851,214辆,同比增长3.3%。然而,在中国市场,雷克萨斯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仅为181,906辆,同比增长0.3%,远低于2021年22.7万辆的峰值。曾经加价提车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度的优惠促销。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为何风光不再?其背后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哪些深刻变化?


进口光环褪色,国产高端品牌崛起

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雷克萨斯一直以进口车的身份在中国市场销售。凭借着进口车的光环和“匠心”品质,雷克萨斯一度成为中国消费者追捧的豪华品牌。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红旗、蔚来、理想、问界等为代表的国产高端品牌迅速崛起,凭借出色的产品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更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对雷克萨斯等传统豪华品牌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国产高端品牌的崛起,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品牌形象的提升上。过去,进口品牌往往代表着高端、豪华,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认可和支持国产高端品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雷克萨斯等进口品牌的高端形象逐渐弱化,市场份额也被不断蚕食。

电动化转型迟缓,错失市场先机

除了国产高端品牌的冲击,雷克萨斯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迟缓也是其在中国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雷克萨斯在电动化领域却动作缓慢,纯电动车型数量少,技术更新速度慢,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关键指标也难以与竞争对手相媲美。

反观国产高端品牌,纷纷推出多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不断加大在电动化领域的投入。此消彼长之下,雷克萨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逐渐掉队,错失了市场先机。


产品迭代缓慢,品牌形象受损

除了电动化转型迟缓,雷克萨斯产品迭代速度慢也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外观设计、内饰配置、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雷克萨斯的部分车型长时间未进行实质性的更新换代,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雷克萨斯试图通过降价策略来刺激销量。然而,频繁的降价不仅损害了品牌的形象和价值,还让消费者产生观望心理,期待更大幅度的降价。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雷克萨斯面临的市场困境,反而让品牌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国产化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面对在中国市场的困境,雷克萨斯将希望寄托在了国产化上。近年来,关于雷克萨斯在上海建厂的传闻不绝于耳。如果传闻成真,国产化将为雷克萨斯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首先,国产化将大幅降低雷克萨斯的制造成本,使其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其次,国产化能够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最重要的是,国产化将成为雷克萨斯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强大助推器。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完备且极具性价比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雷克萨斯可以深度融入这一产业链,快速获取先进的电动化技术和优质的零部件资源,从而加速其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

然而,国产化并非万能药。即使实现了国产化,雷克萨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保持品牌调性,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都是雷克萨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作者:AI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