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君的话

和肯吃苦的新农人聊聊他的蔬菜大棚“生意经”。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要回到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还在准备上班的时候,留守在家乡的“新农人”早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春节前后是草莓上市的时节,村里的蔬菜大棚迎来了不少采摘草莓的顾客。为了招待好客人,小辉(化名)每次都要提前到大棚等候,并清理打扫一下棚内环境。

“最近几年好多承包户都陆续退出来了,年纪大了干不动。”小辉表示,自己也想过出去打工,但想到父辈经营了大半辈子的蔬菜大棚没人接手,自己还是下决心留下来。


说起经营蔬菜大棚的“生意经”,小辉打开了话匣子。干农业,偷懒可干不好。大棚种植要打好“时间差”,错季蔬菜才能赚得上钱。为此,农户必须提前谋划,精心种植大棚里的“宝贝”。虽然在自家大棚工作,不需要打卡,但收菜卖菜有固定时间,为不耽误其他工作,他经常天还没亮就去干活。

如今想要靠农业赚钱,光勤劳还远远不够,还要懂销售。前几年,村里蔬菜丰产却遇上市场不景气面临滞销,不少农户亏了钱。他家由于常年种植蔬菜,与本地商贩关系不错,在本地菜站的帮助下才度过难关。有了那次的经验,他和父母商量建立了“多元”的销售渠道。

蔬菜种植品相质量有高有低,不同品相对应不同的销售途径。小辉表示,以黄瓜为例,形态笔直、品相好的卖给供应大城市的外地客商,这部分农产品价格高、利润相对较大;品相稍差的则批发给本地市场的菜站,“价格虽然低,但也有的赚。”

“虽然我留在家乡,但没准你们吃到的蔬菜就有我种的呢。”小辉说。

明天就要上班啦,祝大家“开工大吉”!

— End —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图片为AI生成

编辑 杨宝光 统筹|陈凤莉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