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楠在大棚采摘番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兰考摄影报道
春节期间,一场寒潮袭击了整个华中地区,河南省兰考县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新农人”张海楠却并不担心,他的番茄种植在温室大棚,今年又能卖个好价钱。
“支付宝到账33元”“支付宝到账29元”……采访间隙,记者听到张海楠的账户不断进账。他说,这都是附近老乡买的,现在是丰收的季节,乡亲们会去大棚里摘番茄。
二十多年前,张海楠因意外导致左臂几乎全部被截肢,在当地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他从2019年开始搞种植,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奋斗出一家人的幸福。
张海楠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底。我签的地租合同,如果不能续签,就干满15年,能续签就接着干下去。”
最“温柔”的守护者
对于张海楠来说,当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
兰考县三义寨乡三义寨村的温室蔬菜大棚里,一片红彤彤的景象,饱满圆润的草莓番茄就像一个个小灯笼。
每天天一亮,张海楠一准儿出现在他的大棚里。说起干活儿,他可一点都不含糊,只见他弯着腰,看准枝杈,“咔嚓”一下,精准地采摘下番茄,再轻轻放入桶里,动作干脆利落。遇到低低的枝条,他就蹲在地上,碰到高一点的枝条,就踮起脚,不一会儿他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掉,他也顾不上擦。
外面的田野寒风瑟瑟,张海楠的大棚里却异常暖和。冬日的阳光透过大棚顶部的塑料薄膜洒在人们的背上,就像温暖的南方。
在他的大棚里,种植着番茄、木瓜、香蕉、百香果等多种作物。“草莓番茄一年就种这么一季,开春就种蔬菜,一直种植番茄会影响作物生长,要换着种,不能重茬。”他解释道。
说话间,他为大家洗了一篮子番茄。“尝尝、尝尝,这番茄没打农药,纯绿色,沙瓤,可甜,是小时候的味道,街上不好买。”他的语调带着河南人特有的热情和质朴。
张海楠与妻子
张海楠的妻子是一位下肢残疾人,曾在残运会上取得过一金一银的好成绩。返乡后夫妻二人整日在大棚里忙碌,悉心呵护着这些番茄。她对记者解释道,这底部有一小圈绿纹,看起来像草莓,就叫草莓番茄,别看个头不大,甜度很高、风味浓郁。与传统番茄相比,草莓番茄对温度、土壤、肥料等种植环境要求较高。
有老乡问他,咋能把番茄种得这么好?张海楠说,最初计划和朋友打造一个生态公园,但过程充满艰辛,最终只有沃柑坚持种植下来,后来转型种菜,如今以番茄为主,有水果番茄、小番茄、大番茄等品种。
就像兰考土地上一株顽强的庄稼,张海楠努力扎根,向上生长。他说道,刚开始两三年都是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在建设大棚的过程中,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农业设施,第一次搭建的大棚不过关,只能推倒重建。当时预算一个大棚四五万元,一共30万元,最后一个棚的成本在十六七万元,盖得很高,技术也先进。此外,由于不确定南方的热带水果能否在当地结果成熟,他还尝试过种植芒果、莲雾、芭乐、香蕉、木瓜、榴莲、菠萝蜜等等,最后筛选出来的芒果有两个品种,沃柑一个品种。
“现在一天不到大棚都不习惯。”张海楠打趣道,种番茄就像照顾小孩一样,担心冻着、热着、生病,每天都要来看看,还担心天气不好、价格不好,就像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一样。
张海楠说,由于皮薄、成熟度高,草莓番茄并不适合长途运输,基本销往本地,主要供货盒马超市。
“鸿雁归来 筑梦家乡”
2008年,张海楠从县残联得知,北京我的梦残疾人艺术团在招演员,他毅然决然地踏上去北京的列车,成为一名口画演员。张海楠随艺术团走遍了北京市各个区县,全国多个省市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2年,张海楠加入了朋友创办的江西华爱特殊文化艺术团,并担任业务团长。从一个特技演员过渡到演员管理者,张海楠面临着又一道难题,但他没有放弃,即便是周末,他也坚持去拜访客户。
2018年,由于家乡兰考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变得更好了,张海楠就考虑回来干点儿什么。
回乡后,张海楠仔细考察了周边业态,联想到自己在外工作时的见闻,觉得以绿色为主题,用温室大棚的方式引进一些南方水果到家乡种植可以有所作为。
多年在外打拼的经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人也更加自信。从来没有搞过种植的张海楠,决定从零学起,还曾专程去山东寿光进行考察。“感觉山东蔬菜种得真好,自家的番茄苗、盖大棚的技术都取自山东。”他说。
2019年,在当地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张海楠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与朋友合作,在家乡流转了40余亩土地,搭建起7座温室大棚,成立了采摘园。他介绍道,一个大棚大概能种4000斤番茄,一亩地结果1万斤左右。
在新的创业历程中,张海楠不仅自己脱贫,还尽其所能带动身边的人脱贫。他的合伙人赵春宏是一位贫困户,平素靠打点短工谋生,但赵春宏非常勤奋,张海楠正是看中他这一点,乐意与其共同创业。此外,果园所聘用的七名工人也都是贫困户。
赵春宏对记者打趣道,以前下雨往家跑,现在下雨往外跑。
张海楠也说,打工是一个人干活儿,现在是全家干,比打工有盼头儿。
“兰考现在的创业环境比以前好太多。”张海楠表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大,盖大棚的时候走流程非常方便,还给了农具、肥料、有机肥,派来专家指导,每年六七月份还会安排去学习技术,郑州、新乡都去过。
在新农人返乡创业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融资难、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以及涉农保险产品覆盖范围有限等等。
河南省兰考县
在推进富民增收方面,兰考县大力发展乡贤“归雁经济”,鼓励草根创业和吸引乡贤回归家乡投资兴业,培育“新农人”、青年“农创客”150名,吸引100名以上乡贤回乡创业,改造建设共富工坊100个,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个人贷款额度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400万元。
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也为像张海楠这样的“新农人”铺就了通往梦想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