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这片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区之中,每一片土地都贮藏着历史的密码,虹桥也不例外。她是上海发展的生动注脚,从过去的江南水乡,到如今的国际枢纽,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在这个春节,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区档案馆,推出“溯源虹桥”系列报道。

虹桥街道成立初期,管辖范围东起沪杭铁路(安顺路至徐虹支线段)和中山西路(安顺路至延安西路段),与新华路街道为邻,南以徐虹支线(沪杭铁路至虹梅路段)与徐汇区和闵行区虹桥乡分界;西以虹梅北路(徐虹支线至虹桥路段)和古北路为界,与程家桥街道和仙霞新村街道为邻;北以虹桥路(虹梅北路至古北路段)、仙霞路(古北路至延安西路伊犁路口)、延安西路(伊犁路至中山西路大花台)和安顺路(沪杭铁路至中山西路段)为界线,与遵义路街道接壤。当时边界线涉及7条马路和2条铁路线。1999年,沪杭铁路改道,原址修建轻轨明珠线(轨道交通3号线),街道边界随之调整为东起轨道交通3号线,南以古羊路(宋园路至虹许路)为界,西以虹梅路步行街为界。


1986年,虹桥街道成立时系农村和城市居民共居地区,辖区内有原遵义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和新泾镇划归管辖的18个居委会,另外还有闵行区虹桥乡虹四村(生产大队)和虹五村(生产大队)管辖的18个自然村。1994年6月上海县虹四村划归闵行区,1996年虹桥乡虹五村撤销,至2010年虹桥街道地区已经成为纯居民居住区。


2006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完工并全面投入使用。2016年,国家批准设立“上海虹桥临空经济技术示范区”。近年来更出现“大虹桥地区”的概念。国际开放枢纽、高端行业集聚,精品城区建设初见成效,虹桥已成为长宁的亮点、上海的特色、中国的窗口、世界的明珠!这可喜的发展成果究其源头,就是历史上的虹桥集镇。上海市郊与虹桥类似的还有曾经的法华、徐家汇等地区,它们都是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地接市区,城乡接合,进而发展为闹市。


虹桥区域从百废待兴的农田,转身变成摩登现代的都市,见证了上海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亲历上海城市的创新与变革,成为上海改革开放最早的窗口之一,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今天,中华大地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开放的大变革,虹桥区域借势腾飞,不断旧貌换新颜,向着“最虹桥”的目标奋勇前进,以崭新的面貌成为长宁区亮丽的一张名片,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长宁人决心团结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在中华崛起的蓝图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迎接“最虹桥”的到来。


区档案馆出版的书籍《“虹桥”的前世今生》,挖掘珍贵档案,打开虹桥记忆之门,让新老长宁人深入了解她的前世今生,在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之旅中,对脚下这片土地多一份热爱与眷恋。


资料来源于区档案馆

编辑:孔建宏、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