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连续7年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7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共实施了1101项任务举措。今天是农历蛇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发布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推出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
资料图
更多基层意见被纳入改革
“去年7.0版共150项改革举措,全部完成;8.0版从数量上变少了,有58项任务举措,更加突出突破性、易读性、可感性。内容不求大而全,绝大部分任务事项来自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力求让企业看得见、感受得到。”市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介绍说,8.0版突出“老大难”问题攻坚突破,聚焦融资、政策服务、监管检查、公平竞争、诉求处理、牟利性职业举报、网络舆论环境、涉企案件办理、拖欠企业账款等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推出一批具体化、突破性任务事项。
更关注落地效果,是8.0版的一个显著特征。去年以来,发改委开展了多项面向基层的调研活动,邀请来自全市20个街镇的书记、主任、镇长等参加座谈,围绕上海街镇营商环境的诸多难点、堵点、痛点展开热议,以“问题为导向”,开诚布公地交流,这些意见和建议也被融入新一轮行动方案中。比如,目前,各区打造了“虹秒贷”“宝你HUI”“汇服务”“杨小知”“有‘嘉’客栈”等一批营商品牌,8.0版中提出,要鼓励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品牌,制定特色产业“一业一方案”,拓展园区专业服务,建设“烟火气”的活力街区等。
“世界银行推出全新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READY(Business Ready),8.0版将对标这个新评估体系,推动10个指标领域对标改革。从注重改革顶层设计的‘最初一公里’,进一步贯通穿透到改革举措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改革闭环。”
对“优等生”减少现场检查
前不久,2000多家企业被列为上海市工业领域首批AEO(经认定的经营者)企业。这些“优等生”只需在“一网通办”在线签署承诺书,接下来的三年内,针对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企业被打扰的次数几乎降为零。
“企业普遍期望通过提高行政检查效率,减少‘多头查’‘重复查’。”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于晓琼介绍说,在8.0方案中,将推进落实21条具体措施,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比如,积极推进典型场景的“综合查一次”,并建设“涉企行政检查对象库”,限定一定期限内对同一检查对象的检查频次;引导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探索建立“风险+信用”的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对于风险低且信用高的企业,尽量做到“无事不扰”;而对于风险高且信用低的企业,则做到“重点关注”,切实提高检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资料图
去年以来,上海移动、上海电信等运营商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在中小餐饮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在线查看后厨卫生,安心点餐。该系统运用AI技术辅助监管,预设厨师帽、口罩、吸烟、区域入侵、鼠患识别等多场景的算法识别。当出现厨师没有正确佩戴口罩、厨师帽,或是在后厨吸烟等不规范行为时,系统将实时抓拍,及时警告并记录到后台。
资料图
8.0方案中提出,对于能够通过视频监控、自动巡查、智能预警等远程方式开展检查且未发现违法行为的情况,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
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出台了很多好政策,但企业还是说找不到、不会用,难道是企业读不懂文字吗?显然不是。比如,某项政策说申报企业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怎么衡量‘社会效益’,是纳多少税、还是贡献了多少知识产权?某项政策对已形成规模销售的成熟产品不予认定,怎么理解‘规模销售’?企业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这个申报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心中有数,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精准推送给最有可能享受到政策的企业,解决政策不好找的难题。”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一级调研员杨立娟介绍说,从去年开始,相关市级部门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对尚在申报期的所有政策文件申报条件和申请材料开展精准标注,截至目前,已有69个申报项目能通过企业专属空间做到精准推送,相关企业法人或联系人登录后可查看政策。比如,去年上海市经信委奖励升规企业,市区两级产业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数据比对等方式确认符合奖励条件的名单,企业免申即享,仅需在线填报银行账户信息即可完成受理流程。
资料图
今年推行的8.0方案中,将把普惠性惠企政策全面纳入“免申即享”服务范围;提供“政策体检”服务,为企业精准匹配政策;提供“开餐馆”等主题式服务,一揽子提供该主题涉及的全量政策。
“企业在网上申报政策时,还有一个痛点,是被反复‘报错退回’。线上提示说某个地方填错了,需要重填;改正后继续申请,又提示说另外一个地方错了,再退回。今年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企业填报的信息尽可能少且一次性精准告知,在线申办成功率和线上人工帮办的解决率都要达到90%。”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叶 薇
图 片 | 杨建正 张 龙 庄 毅
编 辑 | 海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