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汤杰被闵行区选派为驻外干部,赴上海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以下简称“驻广办”)开启驻外生活,近三年的时间,让这个上海“小宁”成了“以假乱真”的广州“靓仔”。最近,记者与他聊了聊驻外经历和新年愿景。
“一下高铁,湿热的天气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走在街上,听到‘饮佐茶未’的问候觉得很新奇。”回忆起初到广州的生涩,汤杰有几分感慨,“现在就不一样了,不用穿秋裤的冬天很舒服,而且我也能麻溜地说几句粤语。”
以下是汤杰的讲述: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因商而兴盛、因商而拓城,根基深厚的商脉贯穿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而我的“老东家”——闵行区投资促进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重点项目落地的单位。
所以接到驻外任务时,我其实感到的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期待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填充我的大脑,同时我也好奇当黄浦江“遇上”珠江,又会溅起怎样的水花。
驻广办是沪粤两地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主要承担政务联络、信息服务、区域合作等工作,而我所在的综合管理处又以信息服务见长,这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人士”有一点担心:可不能让咱们的“金字招牌”砸在我手里。
事实上,信息服务并不需要我拥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反而更加强调做一个有心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好做法、好经验第一时间传回上海,辅助政府决策、城市发展,颇有一种“身在羊城心在沪”的味道。
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我关注的几家广州本地媒体集中推送了关于“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招商引资20条’发布”的重磅新闻,投促人的DNA立马动了,新机构加新政策的配置谁能忍住不报送?
没有任何犹豫,我匆忙来到桌前打开电脑,连夜整理相关材料进行编辑。第二天一早,新鲜热乎的信息已经伴着早晨的阳光送达上海,很快就得到市领导的关注,也成为我后续持续跟踪的重点。
近三年的时间里,这样“猝不及防”的夜晚降临过多次,我也颇有当“夜猫子”的心得,虽然身体略感疲惫,但是依旧觉得幸福。
还记得去年,投促中心随区里调研广州,大家特意来到驻广办探望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我内心十分激动;更不用说还有每年的座谈会、慰问等等,我知道后方还有一群人在支持我的工作。
2024年,我们驻广办围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总共报送信息动态、专报、约稿等1000余篇,其中多份内容转化为推动上海重点领域改革的工作举措。
因为我们驻广办所有同志的付出,黄浦江和珠江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交汇”,溅起“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水花,最终滋润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也没有辜负组织当初的信任,连续两年获得“市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优秀个人”称号,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鼓励前行的动力。
一千多个日夜眨眼间即将进入尾声,我将继续秉持“学各地所长、创上海之新”的精神,时刻关注上海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和改革方向,时刻关注驻地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改革发展过程中探索的经验做法,完成好驻外工作的各项任务。
记者:蔡文婕
初审:汤婧娴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