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随着多元文化的碰撞,新旧思潮的交替,传统戏曲的生命活力被媒体所珍视,湖南卫视深耕传统文化的青春化表达这一赛道,以“文化+科技”的视角,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式开展“戏曲+”的生动实践,打造了《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这一青春化、时尚化、潮流化的表达方式,助推非遗国潮出海,使传统戏曲的文化情怀直抵人心,出圈破圈,赢得广泛好评。

关键词:戏曲、场景、创新、价值、青春

由湖南卫视、芒果 TV 双平台推出的首档剧情实景戏曲贺岁特别企划《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在大年初一火热出圈,该场晚会以情境感、创新感、文化感“三味真火”让传统文化以更为新潮的方式、更为灵动的创意、更具烟火的表达让传统戏曲精彩叫座。这场以 “人间有戏共团圆” 为主题的戏曲晚会,将封闭的表演以开放、多元、共建等多场景演绎,鲜明地将中华文化的精粹生活、艺术美学、情感表达融于一体,让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


出心裁的表征演进

从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岁末唱大戏,到现代社会的微信拜年,春节民风习俗在文化内涵上林林总总,形式多样,在社会生活中纷繁多元,在精神内核上始终不渝。戏曲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情感叙事,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包容性,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和家国情怀。同传统的戏曲庙会、节庆晚会有所不同,《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整场晚会节奏紧凑、内容丰满、情怀突出、形式新颖,这亦是传统戏曲生命活力与艺术价值的显著证明。

(一)串联经典曲目的仪式流程

传统戏曲晚会的品类繁多、剧目多样,要将经典曲目融巧于思,汇集成一整台晚会实乃一大难点,《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通过去舞台化的设计,以实景演绎、情境构建、技术搭桥等手段,循着“寻找灶王爷”为线索,强化了晚会的叙事逻辑,将传统的报幕式以游戏化、戏剧化、生活化的方式将经典曲目一一带出。如在月老包厢内,汪大厨(汪涵)与月老的对话,生动而又有趣地解读《马前泼水》《凤还巢》《四郎探母》等精彩故事,以解读者、体验者、观看者的身份使得传统戏曲的叙事张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类似的串联形式还有很多,主持人不再是报幕员,更是戏曲文化的当班人、值日生、解说员。整台晚会,将主持人汪涵与靳梦佳以大厨的身份,刘佳颖则以嫦娥的角色置身于全知视角、体验视角,观众的游戏观感、娱乐体验、视听触感得以提升,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彰显了缝合天衣的精湛,每个节目都在一幕又一幕折子戏的铺排延展中,展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与烟火风味。

(二)深化文化勾连的共通情感

《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不是一场简单的文娱晚会,其节目场景之丰富,铺陈开的正是一副壮美的湖湘画卷,打破传统封闭的舞台,传统戏曲的时空场景回归于烟火气、生活气浓郁的市井小巷、峰峦翠山、三湘四水,各路神仙走入寻常百姓家、踏入熙攘人流处,家人围坐打边炉、烹饪美食闹新春,在“神仙们”的带领下,湖湘风光的湘景、湘韵、湘情精彩绽放,将大家与小家、民族与世界深度勾连,缱绻共通的情感款款流淌于劳动人们明亮的眼神、欢乐的笑容、生动的脚步、真挚的祝福,将和美中国、喜庆团圆的文化氛围进一提升,湖湘文化的金字招牌亦在一曲曲经典曲目中、一张张美好笑容里、一阵阵精彩欢呼声中频频擦亮。


《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勾连的文化情感用心用情,不同于传统晚会。在场景上,以神仙小厨为主要叙事场景,最终以祁剧《杨门女将·团圆》回归这一场景,将国泰民安、家人团聚、和美中华提升至文化共通的情感高度,让观众心领神会于“人们美味是团圆”这一共通主题。

(三)锚定传统文化的青春演绎

《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不同于舞台剧场的沉浸,秉承“去舞台化”的创作要求,该晚会更加注重参与感与体验感,以青春化视角激活传统文深邃与精深之处。在场景的切换上,室内外多场景、戏妆特效妆多变幻;在镜头的运用上,将文化湖南以赛博格化,全景全息化呈现出湖湘文化的生活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昆曲创意秀《湘昆遇上世界名画》这出场景,从郴州苏仙岭到常德武陵源,场景变换之多使人称奇,更难能可贵的是青白二蛇走入世纪名画场,蒙娜丽莎、掷铁饼者、思考者、人类之子、拾稻穗者等佳作名画生动了起来,传统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联动,更以年轻化的表达,做到了中外文化联通,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晚会中,传统文化的青春化表达,让观众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文化张力。如《贵妃 Disco》 这一节目,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京剧名家张璇领衔的贵妃三人组在长沙国金中心纵情摇滚,戏腔演绎流行经典《王妃》《小美满》,传统文化生活的青春化表达,触及于人们心底的美好共鸣。

独辟蹊径的创新之举

传统戏曲高雅精深,解读门槛高,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曲高和寡”的困境。如何让传统戏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喜爱,无疑是破冰出圈的关键所在。《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独辟蹊径,创新表达形式,积极培植文化底蕴的沃土,让传统戏曲生动而生活,灵动而浪漫

(一)场景化的舞台分化与归指

从传统的仪式化舞台区走入寻常阡陌、人流熙攘之地,这种创新精神是其它晚会类节目鲜少能比拟的。从这个层面而言,湖南戏曲春晚就已经在创新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节目着眼于让传统文化走入生活,无形间为传统戏曲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演员的表演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现实依据。


众所周知,传统戏曲程式化、虚拟化程度较高,而戏曲晚会将虚拟进一步增强,让虚拟更虚拟,现实更现实。秀美湖湘、热闹市井、山水洲城的湖湘大地上,戏曲艺术再一次成为闪耀的东方艺术,在翩若惊鸿、咿咿呀呀中,铺陈的是千百年来的艺术惊奇、带来的是闪耀的视觉冲击、联通的是大众的文化脉搏,无数分化舞台场景真实而真切的从观众们身边掠过,让观众看到戏曲百花俏,舞台万象新的美好图景,归指的是那份心心相印的美好温情与动人浪漫,镜头前观众笑靥如花,孩童眼神惊奇,情侣间比心示意,亦是最佳的印证。

(二)烟火气的人生观照与体验

晚会关于烟火气的设定颇具匠心,从视觉画面上可谓用心之至,各路神仙在戏曲名家的扮演下,生活气息浓郁,有血有肉,当观众们看到神仙们能开着玩笑,说得新潮词汇,再一次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可以说节目的烟火气不仅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戏曲晚会中,当月老在苦恼、灶王爷不见影、神仙秀烹饪……一系列场景,正是以生活图景为关照,投射于人们丰富而饱满的精神世界。只不过这种关照并不是一味地上接天线,在晚会中,乌龟倒茶、梯子功、耍水袖、耍旗等绝活频频亮相,神仙们的生活又与百姓生活产生了勾连,怨偶变成了家人、离别终成团聚、谜底得以揭晓,烟火气的生活图景让人在合美团团圆的氛围中感受到一种温情与感动。

(三)数智化的审美自觉与勾勒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1]《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正是湖湘文化迈入新时期的一个缩影,这场晚会充分AI、XR等技术融合创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生动诠释了戏曲文化的视听精髓,既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同时也与当代的审美情趣和国际视野紧密接轨。

湖南戏曲春晚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创新晚会,其文化逻辑与美学惯例为传统晚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这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绎,通过文化自信的全新表达,不仅强化了湖湘文化的认同感,更使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的独特的魅力。诚然,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一条任重道远之路,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戏曲源远流长,以数智化激活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自觉勾勒戏曲文化的精神之美,将为文旅产业开辟新赛道、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独树一帜的价值意蕴

戏曲艺术是中国独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融文学、音乐、舞蹈、化妆服装造型、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元素。其高度的程式化,写意的虚拟性,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构建出了超越现实的艺术时空。它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注重主题的开掘、内涵的呈现和情感的表达。《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融众多戏曲种类、形式于一体,在声、光、电等方面匠心创新,以“人间有味共团圆”这一主题彰显出文化产业、集体情感、非遗文化的深厚意蕴

(一)丰盈文化传播的产业格局

本次戏曲春晚不同于宣读式、报幕式的叙事推进,以“神仙打卡烟火人间,八方寻找灶王爷“为线索,两大主厨各率队伍寻找灶神,一个个拿手绝活缤纷呈现,毫不违和。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部讴歌家国团圆一家亲的戏曲晚会,与此前的一大批春晚主题晚会一样,主要目的不在于时空叙事,而是通过经典曲目、文化情思,在将传统文化推近观看的同时,为观众寻得一个解释文化、阐明价值的位置。[2]如在皮影街舞《孙悟空大战二郎神》中,孙悟空和二郎神在皮影世界里的激烈打斗,传统戏曲与现代街舞的融合,中式国潮的精彩风姿让人连连称赞;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陈适宜、陶欢、董方圆、孙炫威携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新奇亮相,掀起科技美学风暴。通过环幕投影与实时动捕技术,将刘海与胡秀英的经典爱情故事植入水墨丹青之境。演员们在数字绘卷中穿梭,衣袂飘飞触发花瓣雨特效,实现“人在画中演,画随戏而动”的震撼效果。该节目拓展了表现形式边界,让守正与破界完美并行,大获赞誉。这些无不验证了文化传播的产业格局实现了美美与共、生生不息的传承,相信未来这种文化传播的产业格局将进一步丰盈,文化自信的大旗将迎风飘扬。

(二)形塑集体意识的情感建构

戏曲之所以让人回味悠长,成为承载观众集体记忆的文化富矿,是因为戏曲艺术根植于中国大地、厚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的写照,是中华民族崇尚正义、向善向美心灵追求的再现。

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戏曲晚会以团圆饭这一核心命题为主线,传统佳节话团圆这本身就是中国人集体意识的情感仪式,节目从主题立意,选取代表性的折子戏歌颂劳动人民的爱情、亲情、友情,展现劳动人民喜悦、自豪的情感,当戏腔唱起,中国人血脉里的自信喷薄而出,当精美服饰闪耀眼前,中国记忆里深邃情感无不跳动,当熟悉的三湘四水得以具像化、图景化,人们便在这种构建的集体意识中获取情感的温存、家乡的眷念、命运的与共。

《当湘昆遇见世界名画》带领观众回到申遗成功的第一个中国春节,小白和小青穿梭于世界名画中,与世界友人情感互动;《贵妃Disco》中,戏歌新唱,飒爽英姿展现长沙文化新魅力;《新刘海砍樵》场景化爱情故事扣人心弦,植根于心中的集体情感丰富又饱满,生机无限。

(三)激活非遗文化的生命活力

导演杨子扬、刘樱介绍,从整体目标设定、创意方向探索、节目编排巧思到拍摄方式创新,多维度全方位展现出了独特的构想。此次戏曲春晚较往年,最大创新点在于“去舞台化”,内容上更注重实景效果、剧情创意与文旅融合,形式上更注重短视频传播、抖音等宣传平台推广,效果上更注重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连接,实现戏曲美学普及和大众传播。


团队紧扣湖湘戏曲的“烟火感”,以形式上的“反差感”和情感上的“情怀感”为三大创新着力点,匠心独运。本次晚会全戏曲装扮人数达200以上,戏服数量更是400余套,晚会以惊人的想象力、贴合的剧情化设计,将传统非遗以科技创新的形式呈现,让传统闪光,让文化闪耀,激活着年轻一代的文化基因密码,可圈可点。如湘剧《追鱼·2025》场景精巧,让古老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以梅花奖获得者、祁剧名家肖笑波领衔主演的《杨门女将·团圆》在展现传统戏曲技艺的同时,将和美中国的意蕴生动呈现,非遗文化的生命活力进一步提升。

四、小结

《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是湖南卫视倾情打造的一场文化大戏。在创作上,紧扣时代脉搏,坚守青春化、时代感的传播理念,寻求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挖掘湖湘儿女最深厚的文化记忆,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文化与科技方面紧密结合,成为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的“新年俗”,更是全球华人“天涯共此时”的深厚情感纽带。

文化为科技铸魂,科技为文化添彩《2025年湖南戏曲春晚》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一次有效尝试,我们期待着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巨轮继续破浪前行,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这更是一场全民接力赛,关乎民族精神赓续、文化软实力提升。唯有更用心用情,大胆创新,融合现代科技与多元文化元素,才能让戏曲艺术更接地气、更富灵气、更贴时代,为古老的戏曲艺术赋予新的动能与生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蔡奇陪同考察[J].新湘评论,2024,(07):8-17.

[2]谢建华.数字电影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28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