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这片江淮大地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长江、淮河奔腾横贯,勾勒出独特的地理风貌。冠绝天下的自然山水,与千年徽州文化相互交融,在山水与人文的共同滋养下,催生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成为安徽极具特色的文化标识
1月27日晚播出的《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以“聚”为关键词 ,在恢弘的主题表达之中,呈现出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百姓春晚的烟火气息,浓浓的徽风皖韵传递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和时代价值,在众多卫视春晚中独树一帜,成为最具文化亮点与特色的晚会之一。
《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取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其中,CSM35城收视位居当晚省级卫视春晚节目第1,位列省级卫视同时段第2。晚会联动光明网抖音共创直播,播出当晚全网观看总人数超7700万+,位列TOP1,播出时段#徽晚#话题荣获全国五大榜单TOP1,全网传播相关话题总量21亿,双破徽晚历年热搜记录。晚会热度值破1.7亿,全网热搜总量超1000+,连续一周霸榜全省十六地市热搜,多次斩获全省TOP1,持续霸榜300小时+。
构建“徽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春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向全社会传递“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安徽卫视春晚舞台的重要使命;春晚同时也是百姓舞台,更是人民的春晚,既要给予人民群众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要充分感知到幸福和奋进的力量。
对此,《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采用一横一纵的巧妙设计,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传统与现代、时尚与经典以及内容、技术、模式等多元创新与融合,呈现出多维视角下主题表达的超常范式儿。
一横,即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徽文化的创新呈现;一纵,是将晚会贯穿融通,全面体现“百姓春晚”的创作理念。两条线通过巧妙编排,充分体现出春晚所应具有的文化性、人民性和时代性。
可以看到,《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并没有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在“徽聚一堂”主题下,将传统文化与非遗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现、编排和视觉包装之中并横向延展,以润物无声的表现力呈现出“徽文化”的隽永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安徽故事的同时,展现出安徽独有的文化魅力。
晚会在开场歌舞《徽聚一堂》欢腾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序幕,既寓意对蛇年心想事成的美好祝福,也表达出徽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晚会特别设置的“徽晚会客厅”,是徽晚所独有的创意编排,其独特视角和表现形式解读安徽的文化特性,尤其是安徽融合多元、坚实厚重的文化品性,往往给予观众更多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共情。
“道可道,非常道”“以壮志为笔,凌云为墨”“为人当如新春之阳,光明磊落,行事公正”……在晚会首个“徽晚会客厅”中,老子、华佗、包拯、程大位、曹操等一众安徽籍历史名人仿若跨越时空翩然而至,以独特方式送上新春的问候,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纹理与“和合”之道。而晚会在节目内容尤其是原创节目的全新建构和创新表达,对于“徽文化”的阐释更为清晰透彻。
“这是什么神仙节目,让我有冲动希望立刻来到安徽宏村”“这是我看到的最具美感并冲击心灵的舞蹈”……当中国著名舞蹈演员郝若琦演绎的以宏村实景为舞台的原创实景舞蹈《墨》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宛如在景为画、池为砚、水为墨、舞为笔的山水墨画间,见到最真实的徽州,仿佛挥毫泼墨于徽州山水画卷间,尽展徽派建筑之美、山水之美。
还有民乐演奏家吴彤携手徽剧锣鼓班带来的原创徽腔民族摇滚《徽腔》,以徽剧“打鼓佬”故事为引,将徽剧与现代编曲融合,演绎的恰似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传递着安徽的精神力量。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带来的《巾帼英雄穆桂英》飒爽英姿;在歌舞《我的淮河》中,歌者与舞者的那一跪传递出敬天、敬地、敬淮河的信念力量。
在对“徽文化”的阐释上,徽晚不仅仅体现在节目编排上,包括舞台、舞美设计等方面亦有创新呈现。晚会舞台采用开放式设计理念,深度融入徽风皖韵元素,将安徽的独特文化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踏入徽晚舞台,就仿佛踏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安徽风情画卷,全面诠释了安徽的深厚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徽晚注重将安徽文旅元素巧妙融合其中。比如,晚会将被誉为“画中的村庄”的宏村、有着“中国明清名居博物馆”之誉的西递,以及被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进行重点着墨,凸显出安徽独有的地理文化优势。
还有由周玉峰、胡一凡、王冲、姚政、张翼飞带来群口相声《说安徽》,笑点频出爆梗不断,捧腹之间尽显安徽风土人情,说学逗唱间遍览徽韵山水。
“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本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缩影,徽晚通过贯彻与时代相融、与人民共鸣的理念,将其最精髓的部分充分呈现,传递出清晰的文化性,是安徽春晚的第一个亮点。
建构“人民春晚”叙事体系的实践路径
奋斗的普通人聚集在一起,构筑起中国新时代的人民性。徽晚的舞台,常常通过纵线连接起个人、光阴、时代,讲述着新时代里那些鲜活个体的生命与爱的故事,也正是那些平凡人生的故事,让晚会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对这一属性的追求表现得尤为清晰,尤其是在“聚”为主题视角下,呈现老百姓最朴实的现实追求。
比如:开场的《徽聚一堂》用来自皖南、皖北、皖东、皖西的四个代表性歌手刘宇、谢晓东、丁于、慕容晓晓,充分体现了安徽的四方融合;著名表演艺术家吴琼一个人演唱昆曲、沪剧、越剧、黄梅和京剧,将不同地区的戏曲之美呈现的淋淋尽致,展现了长三角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徽腔》用写意的外拍,汇聚了徽剧在内的多重戏曲元素,最终聚合在国潮摇滚上,彰显时代力量;对于“两弹一星”相关的建设者们,节目创新性地将手绘、访谈、AI技术等影视手段汇聚一起,将现场气氛和观众情绪推向高潮;魔术小品《戒赌诊所》汇聚了方言小品、近景魔术、叙事民谣等,使节目的趣味性和表达方式,有了全新的呈现……节目通过多元素尤其是徽元素的汇聚,以及精致化呈现的节目影像,构建起安徽春晚的文艺表达和情感核心。
还有在人民春晚的表达上亦有重点着墨。比如,在“徽客厅:幸福回家”中,安徽籍嘉宾夫妻弦子、李茂通过三张照片,讲述了两人从相识相爱到走过八年婚姻历程,并全是了幸福生活的保鲜秘诀,让晚会充满爱的味道,正能量满满。
徽晚还将地方语言和美食巧妙融合其中。比如,在“徽客厅”采访环节,讲述安徽人过年的习俗和规矩,聊聊安徽各地的方言文化,让全国电视观众对安徽语言文化有了新的认知。晚会重点推介的黄山烧饼、符离集烧鸡、砀山酥梨、六安霍邱鹅肝、阜阳太和樱桃、安庆怀宁蓝莓等美食,让安徽的特产从“隐藏款”成为“热搜款”,引发观众惊呼“原来安徽是真正的美食大省”。
包括绩溪炒粉丝、李鸿章大杂烩、臭鳜鱼、毛峰虾仁、一品刀板香、徽州圆子、吴山贡鹅、彩椒牛肉粒等传统徽菜,以及安徽非遗面塑技艺被一一呈现,则勾起众多徽籍外乡人的集体泪奔。
除了舞美令人惊艳,本次徽晚的嘉宾阵容同样强大,包括张韶涵、希林娜依·高、解晓东、刘宇、海来阿木等众多知名歌手,以歌声讲述着安徽故事。
语言类节目中,宋小宝和文松联袂带来的小品《购购购》,讲述了在促进消费过程中的种种趣事,笑翻全场;在徽晚独有的一年一度主持人小品《白娘子后传》中,主持人阿进、大海、夏子珺、毛倩雯以古装扮相,爆笑演绎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
不能不说2025徽晚带给观众的感动是多面的、递进式的,也是最有力量的。2025徽晚以温暖、奋进为主基调的情感温度与力度,将亲情、爱情、友情联结为一体,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亦是对未来的憧憬,一幕幕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精彩瞬间,汇聚成祝福与爱的力量,带给观众无尽的感动与惊喜。
创建春晚传播互动新体系
如今,春晚作为一年一度的春节习俗,已经成为高度的文化认同。在数字时代,因技术迭代更新推动了春晚节目呈现愈发立体化、沉浸式,参与、互动、分享成为观众们收看春晚的时代新需求。当前,春晚不再仅仅是观看功能,而是逐渐体现在更多的互动性上。
《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紧紧抓住这一风口,在增强更多观众的参与互动上下足了功夫。
早在2024年12月21日,安徽广播电视台就与安徽省商务厅联手,将徽晚与促进消费紧密结合,创新性地推出“安徽春晚年货市集”,通过跨行业合作与跨圈层传播,深入挖掘春节文化与商业的双重潜力,创新并丰富了消费体验,成为文化、商业、旅游跨界融合的新IP。
年货市集从合肥的首场开集到六安的“新年第一集”,再到阜阳、亳州、黄山等地,“古井安徽春晚大徽考”“答题接龙”“徽菜大师品鉴”等环节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踊跃参加,还有杂技、打铁花、舞龙舞狮等精彩表演,并推出“安徽春晚年货大礼包”“安徽春晚大徽考”“年味充电桩”“暖心来敲门”等精彩活动,几千家商户和百万民众踊跃参与,现场更有消费券发放,打造了特色年货消费场景,文商旅融合提振消费,商家营收增长约30%。
与此同时,活动还在线上联合淘宝、京东、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开展网上年货市集和系列直播活动,发挥安徽春晚品牌效应,吸引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
在此基础上,2025徽晚还借助数字技术扩展媒介,呈现出参与性、融合性等特质,不同端口多屏共振的互动传播呈现出对徽晚的强大助力,跨越式提升了徽晚文化的传播延展力。
比如,徽晚仅在外拍期间,就收获了多达64个网络热搜,覆盖全省十六地市同城热榜。同时在宣推团队精心设计提前释放的内容中,#当徽腔遇上摇滚#、#安徽春晚再度唱响六尺巷#、#被安徽首支环境舞蹈震撼到了#等多条短视频及话题内容登上微博、抖音、快手平台热榜,实现了未录先火、未播先热,引发观众热议。显然,这种多层发布和立体覆盖,延展了徽晚的媒介形态,以沉浸式观看节目增强观众的关注度,彰显了晚会的年轻态。
《2025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唱响徽风皖韵 致敬平凡人生”为主基调,通过对“徽文化”的创新表达,对人民春晚的具体实践和创新传播路径,让徽晚有了徽韵悠长的温情与文化内涵,从而让全国观众聆听“徽文化”的深邃回响,可谓是春晚创新表达的全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