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高考考场上,我的手微微发抖。
监考老师踱步到我身旁,趁着整理试卷的瞬间,她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
"这是作弊条吗?"我的心跳陡然加快。
这位始终面带微笑的女老师,真的愿意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帮我作弊吗?
那一刻,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徐老师,您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01
1983年6月7日,我早早地来到了县一中的考场。蝉鸣声穿透教室的玻璃窗,墙上的挂钟指向七点二十分,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志远,加油!"母亲王小梅站在校门外,冲我挥手。她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却依然露出鼓励的微笑。昨天她忙活了一整天,给我准备考试用的文具和换洗的衣服。
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铅笔。这是改变命运的时刻,我不能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同学们,现在开始发放试卷。"一位年约四十岁的女教师走进教室,她就是我们的监考老师徐淑华。她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视着,在与我对视的瞬间,我似乎看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正当我准备答题时,徐老师缓步走到我身边。她弯下腰,仿佛在检查我的答题卡,却悄悄将一张对折的纸条放在了我的桌角。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手心沁出冷汗。
这是什么?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在这个严肃的高考场合,一位监考老师怎么会给考生递纸条?我的目光飘向窗外,思绪不自觉地回到了过去。
回忆将我带回到1960年代末的那个小村庄。我们家住在一间稻草铺顶的土房子里,墙角总会长出几簇野草。父亲张守诚和母亲王小梅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志远,来,跟着姐姐读。"记得那时候,姐姐秦兰芝总是蹲在院子里,用树枝在地上写着字教我。虽然我才四岁,但在姐姐的耐心教导下,已经认识了不少字。
"兰芝,教得好!"母亲在旁边择菜,笑着说,"妈虽然不识字,但是你们一定要念书,不能像我们一样当睁眼瞎。"
那时候,姐姐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初中的女孩。村里人常说:"女娃娃读那么多书做什么?早点嫁人不好吗?"但父亲却说:"我张守诚的女儿,凭什么不能读书?"
每到开学的时候,母亲都会从褪了色的布袋里取出皱巴巴的票子:"这是你们的学费,千万要好好学习。你看看隔壁李家的孩子,现在已经考上大学了,以后有出息了。"
记得有一次,姐姐的一本教科书不小心掉进水里了。那天晚上,她躲在煤油灯下一页一页地把书晾干,生怕耽误第二天的功课。那时的她,成绩在镇上一直是最好的。
"兰芝,听说你又考了第一名?"邻居李婶经常这样问。
姐姐总是害羞地笑笑:"还行吧,就是用功学习。"但我知道,她经常在晚上借着月光看书,为了省下油钱。
1975年,我也上了小学。我暗暗发誓要像姐姐一样优秀。每当我遇到不会的题目,姐姐总会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给我听。
"志远,你要记住,"姐姐常说,"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1978年,姐姐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那天,父亲难得地买了两个鸡蛋,给姐姐煮着吃。
"好好念书,考个大学,让爸妈也跟着沾光。"父亲笑得合不拢嘴,母亲却在一旁抹着眼泪。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1980年初,父亲开始经常捂着肚子喊疼。起初,他以为是普通的胃病,吃了些土方子,可疼痛越来越严重,连干活都成了问题。
"老张,你得去医院看看。"村里的赤脚医生说,"这情况不对劲。"
在母亲的坚持下,父亲终于去了县医院。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胃癌。医生说需要马上手术,费用至少要三千元。
"三千元?"母亲的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那个年代,农民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两百元,三千元简直是天文数字。
姐姐正在准备高考,这个噩耗让全家陷入了绝望。那天晚上,我偷偷看到姐姐站在院子里,对着月亮发呆。
第二天一早,姐姐就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咱们先治爸爸的病。"
"不行!"母亲急了,"你马上就要高考了,怎么能不读呢?"
"妈,您听我说,"姐姐声音很平静,"王家的建军不是一直想说亲吗?他家条件不错,还答应给三千元彩礼钱。您和爸爸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02
就这样,原本应该去考大学的姐姐,嫁给了邻村的木匠儿子王建军。
王家虽然老实本分,但谁都知道,姐姐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
1980年秋天,我考入了县重点高中。看着姐姐在婚礼上强颜欢笑的样子,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功读书,不能辜负姐姐的牺牲。
"志远,你可要好好读书啊。"姐姐在我开学那天,特意从婆家回来送我,"这是姐姐给你买的新书包,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你要好好珍惜。"
高中的课业很重,但我一直记着姐姐的话: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明白道理。每当想要偷懒的时候,就会想起姐姐读书时的背影,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
"秦志远,你的理科特别好。"班主任程明亮老师经常对我说,"农村娃子就要更加努力,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可是,看着家里的境况,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愧疚。每次回家,看到母亲佝偻的背影,看到姐姐粗糙的双手,我就恨不得立刻辍学回家帮忙。
"妈,要不让我也不读了吧,我去打工,还能帮家里分担点。"有一次,我忍不住说道。
"你要是敢不读书,我就跟你断绝母子关系!"母亲难得发这么大的火,"你姐已经这样了,我可不能让你也半途而废。"
就这样,在家人的坚持下,我继续着学业。直到1982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一场意外改变了我的命运轨迹。
那天早上特别冷,天还没亮我就背着书包出门了。母亲塞给我两个热腾腾的红薯,让我路上饿了吃。
"天这么冷,你慢点走。"母亲站在门口叮嘱我,"别贪快。"
谁也不知道,就在那个严寒的清晨,我遇到了改变我命运的事情...
走到马家村的水塘边时,我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
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塘面上的冰层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一个小男孩正在冰窟窿里挣扎。
"救命啊!"那是马家村的马根生,才七岁。
来不及多想,我扔下书包就冲了过去。冰面很滑,我趴在上面慢慢向前爬。
终于抓住了马根生的手,可就在这时,我脚下的冰层突然碎裂,整个人也掉进了刺骨的冰水中。
"抓住我!"岸上的人开始施救,但我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最后的记忆,是被人拖上岸时胸口火辣辣的疼痛。
这一场意外,让我在医院躺了整整三个月。
等我回到学校,已经是开春了。
由于耽误了太多课程,我的成绩直线下降,从班上的前几名跌到了倒数。
看着自己的考卷,我心里难受极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父母和姐姐的期望。
"秦志远,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一天放学后,程明亮老师叫住了我。
"你别有太大压力。"程老师给我倒了杯热水,"这段时间你没在学校,落下的课程确实不少。但是我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一定能赶上来的。"
"程老师,可是距离高考只有不到半年了。"我低着头,声音发涩。
"半年的时间,够了!"程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给你制定一个补课计划,你就按照这个计划来。相信我,只要你肯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03
就这样,我开始了拼命补课的日子。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睡。
母亲心疼我,总是想方设法给我补充营养。有一次,她步行十里地去集市,就为了给我买两个鸡蛋。
"儿啊,你要保重身体。"母亲看着我熬夜看书,心疼地说,"别太累着自己。"
"妈,您放心,我没事。"我冲她笑笑,"您早点休息吧。"
姐姐也经常从婆家回来看我。每次来都会带些她自己做的咸菜和腊肉。"志远,你要好好吃饭。"
她说话的时候,眼里总是带着期望,"就算为了咱爸妈,也要把书念下去。"
程老师为我制定的补习计划非常细致。
每个星期一次单独辅导,重点突破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薄弱学科。
他甚至自掏腰包给我买了一套往年的高考试卷,让我多做练习。
"老师,这太贵重了。"我不好意思地说。
"你小子就别跟我客气了。"程老师笑着说,"等你考上大学了,请我吃顿饭就行。"
慢慢地,我的成绩开始回升。从倒数爬到中游,又从中游爬到前列。每一分的进步,都凝结着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时刻。
父亲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虽然干不了重活,但能帮着照看一下菜园子。看到我的成绩在进步,他总是乐呵呵的,经常对邻居说:"我家志远争气,一定能考上大学。"
终于到了高考那天。我坐在考场上,手心里全是汗。第一科是语文,我看着试卷,觉得题目都不算太难。但越是这样,我反而越紧张,生怕自己在细节上出错。
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救人的寒冬。正当我准备下笔时,监考老师徐淑华缓步走到我身边。
就在这时,徐老师的手轻轻把纸条放在我桌角的那一刻,我的心跳都快停止了...